隨著AI發展快速,清華大學去年公布大學教育場域AI協作、共學與素養培養指引,培養學生AI素養。圖/清華大學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AI浪潮勢不可擋,數發部調查,5成6企業認為AI專業人才供不應求,國內培育理工人才搖籃的陽明交大、清華大學雖都加強與業界合作培育人才,但直指最大挑戰仍在師資。
陽明交大教務長、資訊工程系教授陳永昇說,台灣半導體與AI發展密不可分,因為AI需要GPU(圖形處理器)能力,而GPU則需要高科技公司研製,比如台積電,這些本就是台灣的強項,若要保有領先優勢,從政府到學校及民間都需要緊密結合。
延攬優秀師資 與業界搶人
陳永昇說,陽明交大與國際科技大廠合作頻繁,比如輝達創辦人黃仁勳在公開演講中透露與國內頂大的合作,其中包括陽明交大,主要是由輝達提供線上教學資源,讓學校發展教學內容,藉此學生提早與產業接軌,讓學習不限於學術理論,也重視實作運用。
清華大學教務長巫勇賢說,AI發展靠的是高效能晶片,這些便是來自半導體產業,兩者關聯密切,清大除了在國家發展基金支持下推動半導體學院,找來台積電前研發副總、中研院院士林本堅擔任院長,也積極將AI學程列為跨領域學程之一,鼓勵學生修習非本科的學分學程。
隨著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等生成式AI興起,清大是國內首座對AI應用於教學及學習訂出明確指引的大學。去年9月首創推出AI虛擬助教「小TAI」,校方觀察學生反應良好,將擴大使用。
不過,巫勇賢也認為,大學端努力培育AI人才要接軌世界趨勢,但「要跟業界搶人才,這是學校最大的困擾」。為了延攬與留任優秀師資,清華大學今年推出「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每年平均可替表現傑出的教師加薪20萬到50萬元不等。但也盼政府重視,協助學校與企業溝通拓展師資。
文學院學生 建議必修AI課
新竹科學園區對AI人才需求大增,加上竹北AI園區廠商進駐,更需要相關人才。不過,業界認為,大學在人才培育仍需加把勁,教育部與大專院校在課程規畫上,應與企業對接,即使文學院學生也建議必修AI課程,掌握AI工具應用及認識AI使用倫理,未來就業才能連接企業需要。
台灣科學園區科學工業同業公會祕書長王永壯觀察到,學生對學習AI相關課程都抱持很大的意願,他鼓勵學生應該至少要選一門AI相關課程來修,且所有學科領域都需要,包含文學院的學生,並非僅限於電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