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整理/黃思維
01.
朱家成是屏東縣排灣族青年,雖然從小家境清寒,但他仍樂觀向上、常懷感恩,相信只有教育才能讓他脫貧;他不僅半工半讀分擔家計,也主動參與校外的助人活動。朱家成以身為排灣族為榮,並期許能將學生時期所學的知識,回饋給部落。他樂觀積極的態度,2014年獲得總統教育獎肯定。朱家成說:
「把苦吃下去,就沒有苦了。」
02.
侯登見是科見美語創辦人,49歲才創業的他,認為50歲正是人生開始發光發熱的時候。他不僅以身作則指導員工,還大量聘用中高齡人士,創造高齡友善的職場環境,今年還因此獲得台北市中高齡暨高齡者友善企業認證。侯登見認為:
「把好的東西正面表現出來,影響人類,淨化人心,這就是成功。」
03.
塞爾維亞網球名將諾瓦克.喬科維奇(Novak Djokovic)拿過24個大滿貫紀錄,輝煌生涯只差奧運金牌的他,因年紀、傷痛等因素不被看好奪牌。然而,他在關鍵戰局克服受傷的心理陰影,重新調整負面情緒,終於在巴黎奧運男單摘金。喬科維奇說:
「很多時候,戰場是在自我的內心,學會坦然接受自己是最重要的。」
04.
體育老師楊昌珣曾任教於台北市仁愛國小,不只愛運動,同時還精通VR、平板電腦等科技媒體。今年51歲的他提早退休,趁自己體力好、還搬得動器材,開車進入偏鄉帶領小朋友學習創新科技,自己架設帳篷、大電視,展開一場走到哪、教到哪的自助教學旅程。楊昌珣認為:
「有些事現在不做,將來可能再也沒機會。」
05.
本田汽車HONDA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從小在汽車維修廠當學徒。右手持鎚的他,右手指非常漂亮;而相反的,左手的每一根手指都曾被敲到受傷,滿是傷痕。但傷痕累累的左手,也象徵著他每次挫折留下的痕跡,記取每一次的教訓。本田宗一郎說:
「雖然我做的事有99%都失敗了,但多虧那1%的成功,才成就了現在的我。」
06.
科迪.麥卡斯藍(Cody McCasland)先天患有骶骨發育不全症,腿部天生缺少脛骨和膝蓋骨殘疾,15個月時就失去小腿。但小小年紀的他展現強大韌性,在1歲裝上義肢後,不僅很快學會靠假肢走路,還成了活潑好動的小男孩;現在9歲的他不僅可以走路、跑步,甚至還可以遊泳、踢足球。科迪認為:
「如果有積極的態度,一切皆有可能。」
07.
林雅眉就讀屏東師範學院期間,每天埋首課業,一度找不到生命目標。出生澎湖的她,對山完全沒概念,畢業前夕她自願擔任閱讀義工,毅然前往屏東大武山講故事;一年的義工服務中,她感受到付出的樂趣,也用閱讀啟迪孩子的智慧;如今她回到故鄉澎湖擔任老師,繼續深耕閱讀教育。林雅眉認為:
「工作爭的不是鐵飯碗,而是能運用智慧、付出關懷的工作。」
08.
為了減輕家中經濟負擔,張君安18歲時不念大學,選擇加入特戰部隊;初期他扛不住軍隊裡各種訓練,並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挫敗;但每當想放棄的時候,總會聽見長官「跟我做,跟我來!」的鼓舞,也正是這份激勵,讓他撐過結訓率只有3成的突擊兵訓練。張君安表示:
「不去在意痛苦有多久,一次做好一件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