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萬一我發生意外,突然猝死,根本就來不及反應和準備,該怎麼辦?(續)
在上周的文中我談到,在之前的每一場演講,幾乎都有聽眾提出「萬一突然猝死,來不及反應與準備」這樣的問題,可見這是大眾相當普遍的疑惑與憂慮。因為每場演講的問答時間都很有限,我只能簡要地回答,無法深入分析,所以就決定要寫一篇文章來深入討論,希望能為大家徹底解惑。
佛法講「世間無常」,俗諺亦云:「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所以我們才需要「居安思危」,以及「未雨綢繆」,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道理,不是嗎?其實,這些道理大家從小就耳熟能詳,但是很弔詭的,絕大多數人卻都沒有真正放在心上,只是當事到臨頭時,才開始真正緊張,才想到要燒香、要抱佛腳,但往往已經來不及了。
嚴格地講,我們如果確實了解及深信「世間無常」以及「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道理,其實所謂的「純然意外」是極其稀有的。就實而論,真正無法合理解釋的「純然意外」是極為罕見的,絕大多數所謂的「意外」,都有其前因後果。
譬如車禍,可能是人為疏失,可能是機械故障,可能是天候惡劣,可能是遭逢地震、颱風、道路坍方……等等因素;又譬如疾病重症,病發前一定都有跡象或徵兆可循,但是都被我們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以至於等到察覺發現時,已經到了末期而不可救藥。
儘管我這麼說,真正的「純然意外」是極為罕見的,大家還是會擔心突如其來的「意外猝死」。「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古有明訓,因此,如果想要以正向態度面對可能的「意外猝死」,而不是無謂地「窮操心」或「瞎操心」,我們就必須要預先做好「思想建設」,也就是我們對於生命的本質與機制,以及生死流轉的現象與道理,必須要有非常深刻與全面的理解,再加上平日的修持功夫,如此才能夠坦然無懼地面對任何的死亡情境。
有關「如何正向面對死亡」的一些問題,各位讀者可以自行參閱我已經發表的相關文章,例如:〈生命的終極功課:瀟灑走一回的心法祕笈〉、〈佛法與生死疑難答客問〉、〈生死輪迴觀的現代探索與解讀〉、〈解讀「生、老、病、死」的自然機制與奧祕〉,以上這四篇文章收錄在《生命的永續經營》上冊;〈「安樂死」的迷思與解套之方〉、〈大家來關心「病人自主權利法」〉、〈生死大事的抉擇課題:末期絕症要不要治療?〉、〈你所不知道的「安樂死」真相〉,以上這四篇文章收錄在《生命的永續經營》中冊;〈現代人如何修持「一心不亂」與「正念現前」〉、〈一期生命自然謝幕的歷程〉、〈「植物人」困境的佛法解套之方〉、〈從長命百歲到無量壽〉,以上這四篇文章收錄在《生命的永續經營》下冊。以上所列的這些文章,能夠幫助大家打開生命的視野,對於「生命」與「生死」的課題,會有更為全面、宏觀及深入的理解,能夠更為坦然地面對各種生死情境。
佛教淨土法門不講「死亡」,而講「往生」。世俗所謂的「死亡」,意味「生命」的徹底結束,然而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有情眾生的內在靈性生命是不會隨著色身肉體的老朽、衰敗、停擺而結束,所以不講「死亡」。肉體的一期生命謝幕後,其靈性意識會依個人的善惡業力,以及福禍因緣,投射到未來,開展下一世的生命,所以佛教講「往生」——前往未來的生命。
因此,面對「死亡」,也就是一期生命的謝幕,以及「往生」,也就是邁向下一期的生命,我們就要及早做好心理準備以及模擬因應之方,就像是學校裡的升學模擬考試。當應屆畢業學生面臨「聯考」或「高考」這種人生中的重大考試前,一般學校都會舉辦數場完全比照「聯考」或「高考」實況的「模擬考試」,讓學生及早「進入狀況」,以期在真正大考時,能從容應試而不至於慌亂。
就如同我們面對自己一期人生最後階段的「畢業考」,所以我們應在平日就借助「模擬考試」的思惟,及早做好因應臨終與死亡的準備及演練。準備及演練的要領很簡單,就是在心中觀想阿彌陀佛(或西方三聖)放光加持,口中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模擬自己在臨終的時候,不管是「意外死亡」還是自然死亡,都能夠「正念現前」,萬緣放下,全心全意與佛相應,一心一意求生佛國淨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