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包租公、股票族2年後恐多一些保費,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證實,將研擬健保法修法,把補充保費的費率調整與一般保費的變動幅度脫鉤;並且會將補充保費的勞力付出、資本利得項目分開計算,有望在2年後上路。
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年520上任後,曾談到至少2年不漲健保費。他表示,沒有不同調的問題,因為先前承諾2年不調漲的是一般保費(5.17%),跟石崇良說的補充保費(2.11%)不同,補充保費調整收取方式一直是政策目標。
石崇良說,目前補充保費費率調整跟一般健保費率連動,希望兩費率脫鉤。再者,補充保費共有高額獎金、兼差收入、執行業務所得、利息所得、股利所得、租金收入6個項目,有的屬於資本利得、有的是勞務所得,希望訂定各自費率。目前正在研議修健保法的方向,預計2年後有機會上路。
股票族、包租公 荷包要瘦了
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指出,目前來看健保財務問題,打算曾股票族或是包租公下手。然而,衛福部一直都知道健保財務問題為何,邱泰源之前受訪就說過,希望健保的富有老人可以多付出一點,政府了解應該從「所得」來評估收費基準,而非薪資收入。
林雅惠說,先前原本健保費要採取「家戶總所得」來課徵費用,但推行困難,導致採取雙軌制徵收。但現在青壯族群萎縮下,從薪資收入來的保費會更少,加上已經10多年沒有大規模討論保費課徵,應該要重新盤點,同時考量量能付費。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同樣批評,雙軌制的收費,就是家戶總所得無法推動下的產物,彷彿違章建築加蓋再加蓋,根本不合理。補充保費在健保收入僅有1成,現在健保財務面臨危機,才拿補充保費開刀。現在錢已經不夠,加了補充保費也不一定可以支撐新藥等支出。
由於不同職業投保類別,需要負擔的保費比例不同。滕西華表示,健保本來就存在水平的不合理,加上補充保費根本是垂直的不平等。健保應該是用單一費率,並且採用所得計費,否則恐怕會加劇健保費的不平等。
滕西華說,補充保費的收益得看經濟成長的臉色,其仰賴股利及獎金;明年補充保費預估金額是往下修,已經自打嘴巴,顯示要靠補充保費來補健保漏洞就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