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造雲 用快門留住瞬間

 |2024.11.22
578觀看次
字級
室內人造雲 斯米爾德透過對溼度、溫度和光線的精準操控,利用煙霧機在建築內部創造出逼真的雲朵。圖/取自matthewduguid官網
樓梯人造雲 斯米爾德透過對溼度、溫度和光線的精準操控,利用煙霧機在建築內部創造出逼真的雲朵。圖/取自IG@berndnaut
荒野人造雲 斯米爾德透過對溼度、溫度和光線的精準操控,利用煙霧機在建築內部創造出逼真的雲朵。圖/取自IG@berndnaut
貨櫃區人造雲 斯米爾德透過對溼度、溫度和光線的精準操控,利用煙霧機在建築內部創造出逼真的雲朵。圖/取自IG@berndnaut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雲,通常被視為大自然的象徵,但荷蘭藝術家斯米爾德(Berndnaut Smilde)卻將這些短暫的自然現象帶入了室內空間,創造出令人驚嘆的藝術作品。他以系列作品「雲團(Nimbus)」聞名,透過對溼度、溫度和光線的精準操控,利用煙霧機在建築內部創造逼真雲朵。這些雲僅存在短短數秒,卻成為影像作品中超現實之美的核心,象徵事件發生後的消散,挑戰人們對完美與短暫的理解。

「Nimbus」系列的靈感始於2010年,當時斯米爾德在一個小型展覽空間內試圖創造一朵雲。他說:「我希望人們走進一個空蕩的房間,裡面什麼也沒有,只有一朵雲在角落徘徊。」為了實現這一想法,他不斷實驗,最終開發出在室內造雲的技術。

這項創作需要確保空間溼度達到理想水平,接著以煙霧機噴出煙霧,斯米爾德再拿噴霧瓶噴出大量霧氣,讓水顆粒黏附在煙霧上,迅速聚集成雲朵形狀;他與團隊會在雲朵形成的瞬間快速捕捉影像,將這稍縱即逝的美轉化為永恆的藝術,「雲的存在短暫且不完美,就像我們對理想的追求,它們會擴散、消散,最終回歸虛無」,他表示,這種短暫性正是作品的核心。

以矛盾美感  挑戰人們認知

在戶外創造雲則更加挑戰極限。例如,他曾在澳洲皮爾布拉區(Pilbara)的荒野進行創作。清晨,當空氣潮溼且無風時,他將沉重的設備運至峽谷,嘗試在大自然永恆的背景中添加一朵人造雲。儘管過程艱辛,但這些短暫的雲朵與古老的自然景觀形成了強烈對比,傳遞了時間流逝與永恆之間的張力。

斯米爾德的創作不僅是雲的再現,更是對空間、材質與時間性的深度探討。他擅長利用建築,包含走廊、電梯、樓梯和陽台等硬質結構,與雲朵的柔軟輕盈形成對比,挑戰人們對永恆與短暫、在場與不在場的認知,「雲朵的消散比它的存在更有意義,因為它消失後的空間,反而讓人更深刻地思考它曾經的存在。」斯米爾德解釋,他的作品探索了二元對立與矛盾的美感,這些雲朵作品就好像是人們尚未親眼目睹,但仍然熱切相信的城市神話。

這些雲的形態讓人聯想到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馬格里特(René Magritte)的畫作,既熟悉又陌生,既威脅又平靜。當觀眾注視著雲朵飄浮在城堡或現代建築內部時,無法忽視其短暫性和不可控制的本質。

斯米爾德的創作最終以照片的形式保存,成為雲朵曾經存在的唯一證據,「如果你看到照片,那麼你已經錯過了那一刻」,他強調,這種轉瞬即逝的本質正是作品的精髓所在。

短暫與永恆  激發哲學對話

斯米爾德的雲朵不僅是視覺效果的呈現,更是一場關於存在的哲學對話。當人們凝視照片中那短暫出現過的雲,往往會思索其背後的故事,並質疑時間與空間的意義,「完美與理想往往脆弱而短暫,但正因如此,它們才更令人動容」。斯米爾德的作品提醒世人珍惜當下,並反思那些稍縱即逝之物,如何改變看待世界的方式。

這些在人造雲內外的藝術探索,不僅帶來了視覺上的震撼,更激發人們對短暫與永恆、現實與想像之間無限可能的深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