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博
一代「詩儒」公已駕鶴西去。但是,瘂音不啞,弦歌不絕!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也為加中筆會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他老人家最好的懷念,就是鼓勵會員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為世界華文文壇添磚加瓦。
泰斗級詩人、一代名編瘂弦先生於十月十一日在溫哥華仙逝,享耆壽九十二歲,海內外文學界深感哀痛。
瘂公在其生命的最後十五年中,努力踐行世界華文文學一盤棋、建立世界最大的文壇──華文文壇的理念,並身體力行,於二○○九年創立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並於二○一二年率領學會同仁編辦《世界日報》「華章」副刊。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暨《華章》編委會全體同仁,於十一月九日在網上主辦瘂弦先生追思會會,緬懷公對華文文壇的貢獻。
追思會長達四個小時,氣氛雖然嚴肅,但也充滿了溫馨,如同一幫文友送精神導師瘂公遠行。尤其聆聽中港台名家的致辭,倍感親切,包括台灣《創世紀》詩刊創辦人之一的張默、李瑞騰教授、瘂公「聯合報副刊」的副手陳義芝;中國作家協會前副主席陳建功、文藝評論家公仲和方向真;香港文學促進協會理事長盼耕。
追思會由加拿大華人文學學會副主委江嵐教授主持,美加評論家、作家、詩人代表一一發言,包括劉慧琴、林婷婷、陳瑞琳、顧艷、孫博、鄭南川、劉荒田、融融、馮玉、張冰、陳浩泉、沈家莊、宇秀等。瘂公老家河南南陽的代表也出席了會議,頗具意義。會上播放了瘂公朗誦的〈如歌的行板〉視頻,詩人汪文勤、詩人韓長福、作家任京生,分別朗誦了瘂公的名詩〈紅玉米〉、〈鹽〉、〈秋歌給暖暖〉。
公從二○○二年開始擔任加拿大中國筆會顧問,長達二十二年。永遠遺憾的是,作為擔任了十七年的會長,我與瘂公一直無緣謀面。我有兩次訪問溫哥華,不巧他回台灣探親,有一回我去溫哥華遇上他的貴體抱恙。但我與瘂公通過好幾次電話,至今難忘,受益匪淺。
追思會上,我回憶了與瘂公的兩次重要通話。第一次是在二○○二年下半年,那時經「詩魔」洛夫先生介紹,瘂公答應擔任加中筆會的顧問,我就筆會的發展向他求教。他毫無名家的架子,談吐溫文儒雅。當他得知我曾經在多倫多的《世界日報》擔任過四年的新聞編輯,愈談興致愈高。因為《世界日報》屬於台灣的《聯合報》系,而瘂公幾乎在《聯合報》工作了一輩子,擔任副總編輯、副刊主任多年。那天通電話,瘂公給我指明了筆會的發展方向:第一,為了鼓勵會員創作,要尋找發表作品的園地;第二,不定期的編輯、出版會員作品集,留下寶貴的文學創作資料;第三,筆會的文學活動要向華人社區開放,達到廣泛傳播中華文化的效果。
真是聽瘂公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二十多年來,加中筆會正是遵照瘂公的高見而發展,不斷壯大,會員發表、出版了不少優秀作品,捧回各類文學獎項,在世界華文文壇展現出一道璀璨奪目的文學風景。
第二次與瘂公通電話是在二○○四年初,那時我參與主編《西方月亮──加拿大華人作家短篇小說精選集》、《叛逆玫瑰──加拿大華人作家中篇小說精選集》,尋找海內外名家寫推薦詞,包括陳若曦、洛夫、莫言等人。我與瘂公通電話後,他詢問了兩本書的詳情,馬上答應撰寫推薦詞。
沒過幾天,我就收到了瘂公發來的傳真,他寫道:「華文文壇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壇,沒有所謂中心與邊陲、主流與支流的分別。大師在那裡,那裡就是中心;傑作在那裡,那裡就是主流!加拿大華人作家小說精選集的出版是令人驚喜的。在遊子的眼中,雪落在任何地方,都是故鄉的雪;月亮升起於北美的天空,也仍然是王維的、李白的、杜甫的、蘇東坡的月亮!」
讀者可以看到,瘂公不愧為大詩人,連簡短的推薦詞都洋溢著詩意……
尤記得二○一九年八月,迎來了公八十八歲生日,加中筆會特別製作了「加東作家賀著名詩人瘂弦先生米壽」專輯,刊登了趙堅、星出而作、靜語、楊景榮、一塵、孫博等人的詩作。
趙堅博士的七律〈瘂弦奏響驚人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題記:詩人瘂弦,本名王慶麟,籍貫南陽,少年從軍徙台灣,晚歲僑居溫哥華。在彼置屋,存其洋式外觀,而以中式內飾,合璧生輝。又以夫人名,號「橋園」。壯時以新詩一集《深淵》享譽,引領寶島詩界。先生向學西洋哲理,而歸宗東方智慧。著新詩倡意境,以質勝。曾主事詩刊《創世紀》,不吝獎掖晚學後進,開風氣之先。)
南陽故地台灣客,
米壽橋園仰大師。
今古辭章融藻繪,
東西意境入哲思。
弦奏響驚人曲,
健筆描出感物詩。
五彩生涯開世紀,
深淵底蘊秀風姿。
如今,一代「詩儒」瘂公已駕鶴西去。但是,瘂音不啞,弦歌不絕!他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遺產,也為加中筆會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對他老人家最好的懷念,就是鼓勵會員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為世界華文文壇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