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薇
母親生前常為缺牙所苦。母親生養我們手足五人,加上年幼因逃難營養不良夭折的兩位兄長,母親懷孕生子有七次之多。依照民間流傳的說法,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在那艱困貧窮的年代,又沒有健保,即便大家都知道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但由於就醫的不便與花費,總是能忍則忍,能拖則拖。
母親因此終究造成一口缺牙爛齒,不敢開口不敢笑,又因牙口不好影響咀嚼、進食,對吃沒有熱忱,讓我們焦慮、不安。母親深愛子女,總希望能健康的多陪陪我們,於是看牙、補牙、抽神經、拔牙、裝假牙成了她的日常。
在植牙尚未普及的年代,不論是活動假牙或是固定假牙,安裝當下都能解決缺牙的困擾,然而隨著歲月流逝,齒牙動搖,牙床萎縮,肌肉流失,一次次的增補修整,只能亡羊補牢。當母親真牙所剩無幾時,醫師建議重做,一體成形,清潔容易,咀嚼力道也夠,更因牙齒完整潔淨,可增加美觀,增強自信。
母親尚在猶豫,畢竟是一筆花費又耗時良多,我們決定分擔費用,另外每次看牙由我們輪流陪伴。大妹旅居美國,是虔誠的教徒,她虔誠禱告,祈求老天成全我們子女的心願,讓假牙的安裝順利圓滿,能吃能動,母親的暮年生活才有可期。
感謝牙醫師的技術與耐心,更感恩天從人願。這副假牙讓母親有了對吃的底氣,也重拾對飲食的期待。及至臨終,母親還能自主進食,讓我們欣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