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能夠「預知時至」是大自然的生命機制
在前兩周的文中,我敘述了十月初在南非的三場英語演講中,特別講述了佛教的三世生命觀,以及生命不死、生命永續的觀點。因為有情生命有過去、現在、未來等三世,所以一世生命的「死亡」,不是生命的「絕對終點」,而是「一期生命的謝幕」,然後過渡到「下一期生命」的「轉捩點」。因此,「死亡」本身不是問題所在,而是如何瀟灑自在地告別世間,然後如願展開下一期生命,這才是問題的核心。所以,我們不須無謂地恐懼死亡,而是要及早規畫好來生的方向與去處,然後預先做好準備,到了這一期生命即將圓滿謝幕之際,可以「預知時至」,從容面對,最後可以瀟灑地告別今生,然後自在如願地往生到下一期的生命。
我談到我們將來在告別世間之前,可以「預知時至」,關於這一點,聽眾特別感到興趣,似乎之前他們從未聽過、也從未想過這個問題,或者說他們從來就不知道有這種可能性,也因此當聽到我說「預知時至」這個概念與可能性時,就覺得很神奇。或者是受到基督宗教的影響,在他們的認知與概念中,一個人的死亡是無法預知也不可預期的,所以有人問道,如何能夠「預知時至」?
我解說道:當一個人這一期生命即將謝幕之前,身體會發出一種「即將要關機,然後停止運作」的訊息,這是大自然的生命機制,也是人類的一種本能。可惜絕大多數現代人因為不願面對死亡,也不接受「自然死」,以至於無法感應及察覺到身體內在的訊息。反之,如果一個人願意面對死亡,也坦然接受「自然死」,他就能感應及察覺到身體內在的訊息,當然也就能夠「預知時至」。關鍵點就在於一個人在心態上是否願意面對死亡及坦然接受「自然死」?
其實,這種自然的生命機制不限於人類,動物也都有這樣的機制,換言之,「預知時至」不是人類的專利,動物也都能夠「預知時至」,譬如:大象、獅子、老虎、猩猩、龜類、貓、狗等等,都能夠順應大自然的生命機制,在一期生命的最後階段,很自然地停止進食,不吃不喝,平靜地迎接最後的安息。
反而是絕大多數現代人無法像動物那樣順應大自然的生命機制,不但拒絕自然死,而且妄想要利用現代醫療科技對抗大自然,一味地延長老朽的肉體,最終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而死。
我為大眾解說「預知時至」的道理,就是為了幫助大家了解生命的自然機制,破除對於死亡的誤解與迷思,化解對於死亡的無畏恐懼,進而能夠坦然面對,並且能夠從容準備。雖然我一再強調及肯定「預知時至」是本能,但是大家聽了之後,仍然覺得不放心,認為「預知時至」似乎遙不可及,有些過於理想,萬一我發生意外,突然猝死,根本就來不及準備,該怎麼辦?
問題:萬一我發生意外,突然猝死,根本就來不及準備,該怎麼辦?
在十月六日的那場英語演講,就有一位男士提出這樣的問題。其實,這不只是那位男士的疑惑,在這之前的每一場演講,幾乎都有聽眾提出同樣的問題,可見這是大家共同的疑惑。
當天因為聽眾提問很踴躍,問答的時間有限,我只能簡要地回答。首先,這是一個純屬假設的議題,在現實生活中出現這樣風險的機率,微乎其微。在現實生活中,所有所謂的意外,幾乎都有人為疏失的因素,譬如:車禍、火車出軌、飛機失事等等,而且這些事故的發生,都會有一些徵兆,也都讓人有心理反應的時間。那種完全無法預期,也完全無法做任何心理準備與因應的純粹意外事件,我能夠想到的就是一個人「晴天霹靂,被雷打到」,那是無法做任何預先反應的。
世間有很多職業及行業在本質上就充滿了面對死亡的意外風險,例如:作戰部隊的官兵、刑事警察、特勤人員、消防隊員等等,他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必然會面臨死亡的風險,那麼,他們會擔心「萬一我發生意外該怎麼辦」嗎?這就已經不是他們「會不會」擔心的問題,而是他們要承擔風險,勇往直前以完成任務,擔不擔心的問題,不在他們的考量之內。
以軍人作戰為例,平日就要設想戰時的種種緊急、危機、險惡的情況,而不斷勤加演練,戰時才能從容應變。就像海軍陸戰隊蛙人的平日訓練,要通過「天堂路」等種種嚴苛的磨練與考驗,當戰時身處槍林彈雨、烽火連天的場景,即使死亡隨時出現在身邊,也能勇往直前,而不會恐懼退縮。(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