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不但讓家禽相關業者聞之色變,自從1997年在香港發現人類也會感染禽流感之後,更引起世人恐慌與全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關注,與台灣往來密切的香港至今仍無法揮別流感的陰影。
雖然人類對禽流感不具免疫力,但現在對抗禽流感有了新的終極武器─DNA(去氧核醣核酸)。美國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對抗禽流感的疫苗注射新方法,透過合成的DNA來傳遞疫苗,誘騙人體免疫系統,發動對抗這種疾病多種病毒株的廣泛性免疫反應。
禽流感就是鳥禽類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動物傳染病,流感病毒通常具有高度物種專一性的,感染單一物種的病毒原則上只會感染那一種物種,所以禽流感通常只感染鳥類,僅有很少數跨種感染的例子。其中一個例外便是高致病性的H5N1禽流感病毒,會跨越物種障礙感染人類。
自從1997年在香港發現人類也會感染禽流感之後,此病症引起全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關注。
其後,此病一直在亞洲區零星爆發,但在2003年12月開始,禽流感在東亞越南、韓國、泰國嚴重爆發,並造成越南多名病人死亡,此後疫症不單未有平息的跡象,還不斷擴散,連遠至東歐的多個國家都有案例。
全世界的衛生官員都擔心H5N1禽流感病毒會突變成為直接譗人傳人豃的模式而啟動流感大流行。
最近從2003年開始爆發的禽流感疫情中,15個國家發現人類感染H5N1的案例,資料由世界衛生組織(WHO)進行彙整,結果顯示曾經發生385個人類感染案例,其中有243人死亡,平均死亡率超過5成。如果禽流感病毒完成譗人傳人豃的突變,就可能發生世紀大流行病。
為預防禽流感大規模流行,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小組8月起開始針對包括醫療人員在內的6400人實施預防禽流感疫苗接種,此為全球首例。
傳統的禽流感疫苗是將特定流感病毒株暴露在生物體,使生物體能產生免疫反應來對抗那種特定的病毒株。但禽流感病毒能迅速突變成多種新的毒株,以逃避免疫系統針對早先毒株產生的反應。因此,以傳統方法開發疫苗應對可能發生的禽流感大流行難度很大。
據美國Environment News Service(ENS)指出,現在有一種DNA疫苗,以DNA作為載體,把疫苗送入動物體內成為生物體細胞的一部分,讓細胞擁有製造抗原所需的藍圖,這種抗原能夠誘發生物體產生對抗許多種大規模流感病毒株的免疫反應。
在美國賓州大學醫學院的實驗中,接受過疫苗注射的彌猴、老鼠及雪貂在暴露在禽流感之後,都能受到保護而免於罹病及死亡,老鼠和雪貂的免疫效果尤其明顯。
如果這在人類身上也能證明有效,這項研究就能夠為有效準備對抗大規模禽流感爆發來鋪路。
研究人員表示,因為這些合成的DNA疫苗能夠有效地對抗多重交叉感染的病毒株,疫苗可以在大流行之前生產、庫存起來,並在疫情爆發之時快速地被送達。
賓州大學病理學及實驗室醫學教授衛訥博士表示,這是首次顯示1種疫苗就能夠在包括靈長類的許多動物模式中誘發對抗大規模流感病毒株的研究。運用這種疫苗,能產生1個單一組合且可以給予更多保護效果的大規模流感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