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踏查】淳樸傳統的陳氏鑑湖堂

文/魏世昌 |2024.11.14
588觀看次
字級
登瀛書院為陳氏家族當年的私塾。圖/魏世昌
鑑湖堂埤塘倒影。圖/魏世昌

文/魏世昌

陳氏鑑湖堂建於一八五○年,為一座充滿濃厚書香古意的二進四廂紅牆大厝,也是宜蘭縣境內規模最大且格局最完整的家廟。

陳家原來居住在福建漳州漳浦縣,因環境所迫,於清朝乾隆三十二年(一七六七)遷居到台灣的苗栗,道光三年(一八二三)為避漳泉械鬥及土匪搶奪,再舉家遠徙宜蘭拓墾,初居員山鴨母寮(緊鄰員山公園)。到了咸豐年間,陳宣梓、陳宣石兩堂兄弟拓墾珍珠滿力社(育才國小一帶)及擺厘社地區(現為進士社區),並且在此興建宅院;因鑑湖在福建祖居地以水清如鏡聞名,為敬懷鄉里,故取名為「鑑湖堂」。

鑑湖堂歷經後代的維護,如今區域保留的主建築有:鑑湖堂宗祠、三合院古厝、二次大戰遺跡、銃孔遺址及機堡遺址;其中「登瀛書院」兩邊的廂房廣儲詩書,是陳家子弟讀書的所在。當年陳家聘請秀才、舉人教育子弟,再由上榜的陳家子弟教育鄰近百姓,登瀛書院儼若當地的學堂。

社區內還有半月池與落雨松林,「松園」即因此得名,園區的落羽松樹齡已達七十年之久。落羽松的葉片狀似羽毛,林相四季分明,冬季時葉子會全部掉落,春天長出嫩芽時,葉子的顏色慢慢由淺至深,漂亮極了。陳氏松園的落羽松每一棵都長著茂密的「膝根」(在表土隆起形成木質化錐狀構造的樹根),突出地面的膝根高低不一,形狀各異,帶來各種想像空間。

再沿著水圳路走回鑑湖堂,望見堂前池塘裡的椰子樹倒影,呈現出一幅水鄉澤國的畫影,附近一望無際的水田有成群的水鳥掠過天空。雖是陰霾的秋日,能仍感受到這片田園的盎然生機。

初到這裡的人,莫不驚訝於在都市叢林中居然有這麼一個傳統家族聚落。雖然歷經時代變遷,從家廟建築的樸素風格可以看出,陳家依然保留著淳樸節儉的傳統家風。

蘭陽平原自古即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來到鑑湖堂,除可一睹登瀛書院等傳統建築與陳氏一族的相關文物,還能飽覽田園風光。愛好攝影的朋友們不妨走一遭,必能有兼具知性與感性的收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