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班班有鮮乳」政策上路前後引發許多爭議,有部分學校要學生將每個月八瓶保久乳一次帶回家,引起不少家長抱怨。農業部長陳駿季昨天表示,不樂見學校將一個月的乳品一次發給學生,如果學校不願意參與這樣的政策,不會勉強。
中央自九月正式推動「班班有鮮乳」政策時,已採購的學校有將近百分之七十五都挑選保久乳,許多學生也喝不到鮮乳,該政策從推出之初便被各界批評根本是「班班保久乳」,有不少學校抱怨這項政策讓學校行政負擔加重,有不少家長抱怨,學校將一個月份的八瓶保久乳請學生一次帶回家,失去原本政策的初衷。
陳駿季說,由於大多學校都選擇保久乳,目前保久乳產能不足,每學期是否喝到四十四次並不是重點,因為學童不可能三餐都喝牛奶,重點是能夠供應充足的乳品,因為鮮乳運送的條件較保久乳嚴謹,學校老師會擔心喝了牛奶可能發生食安問題,確保整個鮮乳的冷鏈是接下來要做的。
陳駿季指出,「推動學校導入國產可溯源乳品專案實施計畫」的經費是總經費的概念,不一定要全部花完,該政策的目標是讓所有學校都能喝到國產牛乳,如果學校沒有意願訂購就不會配送,相關經費也要繳回。
「班班有鮮乳」政策倉促上路,從訂購、配送、冷鏈保存到發放,老師行政工作增加,有學校直言這項政策的負擔和壓力太重了,也有學校認為,政策立意良好,不可能不參加。
台北市敦化國小校長劉建男表示,敦化是大校,配送過程、品質、學生能否在效期內喝完等,都增加學校行政人力負擔,教育部應研議「鮮乳券」。授權學校決定恐讓學校壓力更大,還是要訂出完整配套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