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鋼琴不毀 加薩難民希望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2024.11.12
669觀看次
字級
塑膠管奈笛學音樂 在難民營沒有樂器,孩子們透過自製的「塑膠管奈笛」學音樂。圖/取自BBC官網
圍巾助童重拾琴弓 穆罕默德(左)因空襲失去右手,圍巾綁住琴弓讓他重拾音樂力量。圖/取自FB@esncm
難民營中烏德琴再響 加薩走廊有數萬名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兒童,他們在難民營中的音樂課,重展笑容。圖/取自FB@esncm
鋼琴躲過2次戰火 薩伊德國家音樂學院加薩分校的鋼琴,曾遇2次戰爭仍屹立不搖,成為戰火中倖存者的希望象徵。圖/取自BBC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戰火無情,對國家的影響深遠而多層面,自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入侵以色列後,在加薩走廊的戰爭已持續一年多,不僅讓成千上萬的人流離失所、被迫離開家園,甚至讓許多孩童的生命來不及長大……加薩走廊的不少機關單位早已停擺、荒廢,但一間學校內的鋼琴,卻意外地成為陪伴著倖存者、給予倖存者短暫幸福時光的希望。

音樂家哈米斯(Khamis Abu Shaban)日前返回他曾任教的薩伊德國家音樂學院(Edward Said National Conservatory of Music)加薩分校,校園因戰火早已滿目瘡痍,超過一半的建築被燒毀,逾400件樂器包括小提琴、大提琴,阿拉伯傳統樂器如烏德琴(oud)、卡農琴(qanun)和奈笛(nay)都不復存在。

10年前修復重生 10年後再倖存

但在其中,唯一屹立不倒的是一架山葉(Yamaha)的鋼琴,這架鋼琴曾於2014年以哈戰爭時遭受砲火摧殘,隔年由法國技師精心修復,象徵著當地音樂文化的堅持與希望,沒想到它逃過第二次戰火波及。

哈米斯見到鋼琴時不禁笑出來,並開玩笑地對它說:「你是唯一存活的樂器嗎?你不想死嗎?」鋼琴的再次倖存,讓他從戰爭中得到一絲慰藉,他認為這是代表這片土地上,仍有許多孩子和教師堅持著音樂夢想。

哈米斯打開琴蓋後,發現部分琴弦已被剪斷,琴槌也遭到破壞,他知道這是人為故意破壞,但即便如此,鋼琴的存在仍然帶給他力量,「我看到它還是堅挺在我面前,就像在說:『我不會這麼輕易消逝,我依然在這裡,我會一直在。』」哈米斯期待這架鋼琴能再次被人演奏。

難民營音樂課 讓孩童重拾笑容

由於軍事行動,加薩走廊的音樂學校根本無法恢復教學,教師們只能在臨時營地、聯合國設立的庇護所裡為數萬名兒童上課。哈米斯表示,即便四周都是死亡陰影,生活仍需繼續,孩子們需要讓他們微笑的力量。

一名音樂學院學生穆罕默德(Mohammed Abu Eideh)在一次空襲中失去右手,加上面對同儕的死亡,生命一度落入谷底,他的老師將小提琴弓用圍巾綁在手臂上,讓穆罕默德無需手掌便能拉奏小提琴,「我拒絕讓這場悲劇定義我,我想要充實地生活,用每一分力量去創造最美的旋律」。

在賈巴利亞難民營中,教師富阿德(Fuad Khader)組建一個兒童合唱團,起初家長們無法理解,並質疑「人在死去,你卻教孩子唱歌?」但富阿德回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要做,而我的責任就是音樂。」隨著音樂的陪伴力量下,孩子們開始有所改變,變得更開朗、重現笑容。儘管每當爆炸聲響起,歌聲會短暫停下,老師們鼓勵他們繼續,讓孩子們暫時忘記身處戰爭。

另一位教師艾哈邁德(Ahmed Abu Amsha)也坦言,但夜晚來臨、孩子們離開後,他無法再維持樂觀態度,「晚上入睡之前,我的腦中會浮現每個孩子故事,像是吸收了大家的負面能量,這種感覺非常難受,有些人見過街頭的屍體,有人失去父母、兄弟姐妹,我努力用音樂治癒他們的心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