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張德明
連假,一早起床,要做什麼該去哪?懶得多想,漱洗著裝完畢,精神煥發、抖擻俐落,等著被安排。兒子提議去動物園,雖然知道不是被遛達的主角,也早失去了看虎豹獅象的興趣,但依然欣快同意,露出深得我心的微笑。
因為媳婦必然先點過頭,此時搖頭也是白搭,且已比說去兒童樂園來得柔和體貼,更能說服自己,尚且若是應和慢了,可能只剩留在家裡看報。
負責開車,載著心愛的家人,尤其安全椅裡綁著的小傢伙。還在牙牙學語,見誰都是「欸」,還喊很大聲,很霸氣。其實能給個招呼,就上了顏色,高興得手舞足蹈。從小投緣感情好,老遠爬過來,纏著討抱,當然不能讓他失望,平日勤練深蹲拉單槓,還不就為了此時做個稱職的轎夫。
前年生,是隻小老虎,渾圓的腦袋、肥壯的肉腿、有力的手指、可愛的笑容,大家輪流抱著推著,還等不及趕到熱帶雨林區看老虎,小虎就已先酣然入睡。其實老虎也躲在穴裡睡,可能太熱,可能太悶,可能不知道我們要來,可能王不見王,可能屬虎的都愛睡。反正沒真正打到照面,勉強和廣告牌上的虎影合照,總留個存證,父耶當年確曾陪著子系入園看虎。
偶爾照鏡子,某個角度,仍然依稀會看到過世的父親,他還沒從我的腦海消失,一抬頭一側身,總有他的影子。不知道為什麼,他在世時,從沒感覺像他,此刻,才覺得真是父子,也因為像他覺得高興,原來他沒有真的離開,原來人是這樣的永垂不朽。
我仍然常去海邊,在那裡獲得勇氣和智慧,無論是碧藍的天、灰霾的天、下雨的天、起風的天,父親長眠的地方,是我內心最恬和平靜的所在。即使年歲再長,依然是父親的兒子,總覺得受教得不足,學習得不夠,人生的千變萬化,年輕人怎摸索得來。
小時候爸也會帶我去圓山動物園,由微薄的薪水,買好幾張門票,即使所費不貲,還是常去,因為看動物總讓我們高興,爸爸就也開心。我爺爺沒帶我去過,不知道是否帶爸爸去過,他六十來歲就留個白長鬍子,穿著海青色袍掛,喜歡倚老賣老,有太多子女,更多的孫兒,他吟詩作詞,根本沒時間理我們,但倒是不常弄錯名字,當然得歸功其甚具先見之明。
因為那時名字都用族譜排行,第一、二個字鐵定不會錯,第三個字,爺爺不知是沒太用心還是早有居心,就用朝代排,元、明、清、中、國,一路順風,但直疏懶到第六個孫子就亂了套,爺爺一定後悔沒由堯舜禹湯開始。現在兒孫少,每個都寶貝,少子化下都成了天之驕子,每家頂多一、兩個,叫錯名字的機會更低,若真叫錯了,不是該看醫生就是該吃藥。
我仍然記得童年,碩大的老虎在鐵籠裡來回踱步,咆哮焦躁的走,空間狹小的像杵在公寓的陽台上,糞便和肉塊散在籠裡,近在咫尺的人群,隔著鐵網指指點點,像在櫥窗外挑衣服。現在的動物園,大到大家都探頭探腦的找動物,但虎有虎權,只能任著牠窩在穴裡懶得會客。這應該也是柵欄外要擺張老虎照片的原因,總得讓人存證至少來過有個交代。
思緒亂了,走了八公里的路,有些累,但不該古往今來的胡思妄想,要認真一點,不然下次不約你來,或約你去兒童樂園,那又得以返老還童、童叟無欺說服自己,絕對是善意孝心,仍然要搶著舉手報名。
突然想到,清明節與兒童節擺在一起,還連著放個長假,實在太有創意,相當有哏。生命的意義本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故不但要慎終追遠,更當承先啟後,在孫子、兒子、父親、爺爺的人生旅程中,欣悅走踏,幸福快樂的扮演好每個角色。
(本文摘錄自遠見天下文化出版《醫見人生:張德明醫師的人間診間思索》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