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前言:問題的緣起與脈絡
上周剛結束〈「斷食善終」的迷思與再省思〉的一系列討論,接下來要跟大家好好談談「突然猝死而來不及準備的深層憂慮」這個問題,為何會特別挑這個問題來談呢?說來頗奇特,從今(二○二四)年六月底,我在海外各地演講及參加論壇,在不同場合,都不斷有聽眾問我同樣的問題:「萬一發生意外突然猝死,根本來不及準備,該怎麼辦?」
先敘述一下,想要特別討論這個關乎生死安頓問題的來龍去脈。從六月底以來,我的演講行程幾乎滿檔,六月二十八日應邀去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出席「儒道佛:中國思想文化學術論壇」,二十八~二十九日出席論壇發表專題報告〈從「宗教」一詞的原意談起──兼論佛教的教化本懷與華人信仰文化的特質〉;六月二十九日晚上,《星洲日報》與吉隆坡佛光文教中心聯合舉辦生死學講座;六月三十日上午及下午,東禪寺臨終關懷一日工作坊;七月二日,新山佛光山新馬寺生死學講座;七月三日,新加坡佛光山生死學講座;七月四日,東馬佛光山沙巴禪淨中心生死學講座。七月二十七日,東京佛光山寺生死學講座;七月二十八日,大阪佛光山寺生死學講座;八月四日,福岡佛光山寺生死學講座。八月七日,江蘇宜興大覺寺生死學講座;八月八日,江蘇宜興大覺寺佛學講座。八月十日~十一日,廣州大佛寺第六屆普覺論壇「二○二四生命教育學術交流大會」,八月十日發表專題報告《東西方宗教生死觀古今談》;八月十一日,廣州「悅讀人間」茶藝坊生死學講座;八月十四日,廣州尚智聖岸文化傳播公司生死學講座。八月二十九日,廣州大佛寺「第十八期癌症康復營」生死學講座;八月三十日,廣州滴水坊生死學講座。九月二十八日,南非南華寺宗教學與佛學講座(南華寺法師們);九月二十八日,南非南華寺華語生死學講座(對大眾開放);十月一日,南非約翰尼斯堡比勒陀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Pretoria)英語生死學講座;十月四日,南非西北大學(North-West University)英語生死學講座;十月五日,南非南華寺Zoom線上直播華語生死學講座(對大眾開放);十月六日,南非約翰尼斯堡Très Jolie莊園英語生死學講座(針對社會人士的收費講座)。
如以上所列,自六月底到十月分,從亞洲到非洲,我在海外共有二十餘場演講以及論壇,有一半以上的場次,都有與會聽眾問到「突然猝死而來不及準備」的問題。特別是在南非的三場英語演講,每一場都有聽眾不約而同地問到「突然意外猝死」的問題,讓我印象深刻。
南華寺住持慧昉法師告訴我,自一九九二年建寺以來,南華寺的法師一直想進入南非的大學校園結緣,都未能成功。因為南非曾經是英國與荷蘭的殖民地,基本上是基督教信仰,大學裡面都有神學系,與佛教有某種程度的距離感,想要將佛教帶進校園很不容易。今年有這個機緣,是因為比勒陀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Pretoria,簡稱比陀大學)在今年七月底、八月初有一個宗教論壇,主題是宗教與生態環境(Religion and Ecology),佛教的部分希望佛光山南華寺派人擔任與談人,這個宗教論壇是由美國的哈佛大學協辦。另外,九月三十日至十月三日是比陀大學宗教周,有一個佛光會捐贈輪椅的活動,同時也計畫辦一場宗教交流的講座,慧昉法師希望我能夠在這段時間前往演講。
由於七月底、八月初我已經排定有日本的巡迴演講行程,所以就選在九月底至十月初前往南非。早在今年二月分,我應心定和尚的邀請,前往泰國泰華寺,與摩訶朱拉隆功大學商討學術交流事宜,由阿難法師安排,請我在摩訶朱拉隆功大學進行一場生死學英語講座,講題為:A Tour Guide to Modern Life-and-Death Studies and Its Future Prospects(現代生死學導覽及其未來展望)。我將演講的相關資料,包括我的學經歷與學術專長等等,傳給慧昉法師,請他轉給比陀大學神學院院長與宗教中心主任,沒想到他們對於「現代生死學(Modern Life-and-Death Studies)」非常感興趣,所以就決定請我講這個主題。
另外,位於瓦爾三角校區(Vaal Triangle Campus)的西北大學(North-West University)心理系也來函邀請,因看到我學術專長中有「意義治療學(Logotherapy)」,他們深感興趣,希望我能去他們校區,為心理系及神學系的學生講一場「意義治療學」,所以我就準備了這個講題: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ife Meaning-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 (生命意義的探索與開展─意義治療學導論),後面再補充 Buddhist View on Life-and-Death (佛教的生死觀),在結語部分還簡介了佛光山四大宗旨,以及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