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AI科技 永續地球新契機

曹麗蕙 |2024.11.02
864觀看次
字級
11月1日是世界純素日,《人間福報》特邀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科技金融研究所教授孫大千,以「AI人工智慧與地球永續」為題演講,探討素食領域的應用。圖/記者張睿杰
11月1日是世界純素日,《人間福報》特邀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科技金融研究所教授孫大千,以「AI人工智慧與地球永續」為題演講,探討素食領域的應用。圖/記者張睿杰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AI人工智慧浪潮席捲全球,究竟會帶來滅絕風險,還是成為環境永續契機?昨天是11月1日世界純素日,《人間福報》特邀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科技金融研究所教授孫大千,以「AI人工智慧與地球永續」為題演講,他說:「未來沒有人可以脫離AI,我們要了解並善用它,讓AI成為人類的幫手,而非對手」,同時探討如何透過AI推動蔬食生活,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

5歲上山進香

對佛光山情感深厚

演講於佛光山台北道場8樓國際會議廳舉行,吸引大批民眾熱烈參與。孫大千開場分享自己5歲時便隨外祖父母前往高雄佛光山參拜進香,透露他對佛光山的深厚情感。

「很多長輩會覺得AI和我有什麼關係?」孫大千回顧2000年網路時代來臨時,很多人都覺得.com和自己無關,但24年後,無論是接收資訊、還是追劇等,網路已融入日常生活,「AI接下來也會扮演同樣的角色」,他強調。

人工智慧到底是什麼?孫大千引用Microsoft AI部門CEO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的最新定義解答:「人工智慧就是一個全新的『數位物種』(a new digital species)。」而AI自1956年發展至今,和人類「演化」過程相似,經歷「類神經網路」、「大語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慧」、「多模態大模型」,到現今已發展到「會思考的大模型」。

孫大千提到,一個人終其一生不吃不喝,最多也能讀進80億個詞元;然而現今AI模型一個月內即可讀進8兆個詞元。甚至Google工程師雷蒙恩(Blake Lemoine)還曾宣稱AI已具「感知能力和自我意識」,不僅能評論《悲慘世界》,還能探討禪宗,甚至進行冥想。

「人工智慧未來一定會比人類更聰明,會擁有自我意識,也可能會欺騙人類。」孫大千直言,這也讓許多人擔憂電影《魔鬼終結者》的情節會不會真實上演?不少AI專家,包括人工智慧教父辛頓、Open AI執行長奧特曼等,都呼籲各國政府重視AI對人類生存的威脅。

即時監測汙染變化

精準預測極端天氣

然而人類和AI之間未必是競爭關係,與其去恐懼、排斥它,不如理解它、利用它。孫大千透露,AI的運用也能為環境永續帶來契機,像是透過衛星影像、無人機等,即時監測森林砍伐、空氣和海洋汙染等變化,並分析大量氣象數據,更精準預測極端天氣事件,有效協助防災。

孫大千也透過與ChatGPT和Gemini等AI工具的合作,發現AI在素食領域應用潛力巨大。例如,AI可分析個人健康數據、飲食習慣和偏好,提供專屬素食餐飲建議,幫助人們更順利過渡到素食生活,並優化素食產品供應鏈,減少食物浪費並提升生產效率等。在素食App開發、植物肉製品研發和精準農業等領域,AI也能有所貢獻。

「AI就像人類創造的物種。」孫大千表示,人類經過數10億年演化才有今日文明,而人類卻在不到70年時間,就打造出一個數位物種。「因此,我們必須了解AI、善用AI,才能控制AI,讓AI成為助手而非對手,這才是關鍵。」他盼大家對AI在促進地球永續、蔬食推廣上有更多的認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