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肝癌被稱為最致命的「沉默殺手」,連續40年穩居癌症死因前2名,儘管政府大力推動 B、C 型肝炎篩檢,肝癌死亡率卻未見顯著下降,肝癌防治面臨重大挑戰,隱形威脅籠罩國人。非病毒性肝炎如酒精性肝炎、代謝異常脂肪肝病(MASLD)引發的肝癌比例,近年來翻倍。專家警告,恐成肝癌「未爆彈」,民眾應立即警覺並積極篩檢。
為強調肝癌防治的重要性及推廣肝臟健康衛教知識,社團法人台灣肝病醫療策進會於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舉辦「肝安捏?!」肝癌衛教展,以「肝病三部曲」進程為主題分享肝癌防治知識。
肝策會會長、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副院長高嘉宏指出,近年來國健署推動的B、C型肝炎篩檢與治療計畫已見初步成效,肝癌的發生率有所下降。然而,肝癌的死亡率依然未顯著降低,仍高居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名,這顯示在肝癌防治上仍有不足之處。
台大醫院內科部腸胃肝膽科醫師蘇東弘簡報說明,肝癌多發生於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其中6成是B型肝炎患者、3成是C型肝炎,還有1成且愈來愈多的是酒精性肝病、代謝脂肪肝等;非病毒性肝炎很容易變成肝癌篩檢的漏洞。
由於肝癌的發展通常是有跡可循,許多患者早期罹患慢性肝炎,若未持續治療,最終可能導致肝硬化,進而發展為肝癌,形成所謂的「肝病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
為了讓更多人認識肝病及肝癌,肝策會特別舉辦「肝安捏?!」肝癌衛教展覽,圍繞「肝病三部曲」的病程發展,並透過互動式知識測驗,提醒民眾即使肝病無痛,亦暗藏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