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歐盟10月初投票通過對中國大陸電動車加徵高額反補貼關稅後,歐盟委員會29日進一步宣布,該項為期5年的額外關稅措施,已獲得批准,並於昨日起生效,連同一般關稅,最高稅率將達45.3%。大陸商務部昨表示,中方對裁決結果不認同、不接受,已就此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訴訟。但據路透報導,中歐雙方將在本周五展開新一輪談判。
歐盟29日發布公告,指對大陸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已經結束,決定在現有10%關稅基礎上加徵額外關稅。其中,比亞迪的額外關稅稅率為17%,吉利汽車為18.8%,上汽集團為35.3%,特斯拉為7.8%。其他配合調查的車企額外關稅稅率為20.7%,未配合調查的則為35.3%。
公告又稱,歐盟將與中方繼續努力,尋找符合WTO規則的替代方案,還對與企業單獨進行價格承諾談判持開放態度。
德國反對 批升高貿易衝突
即使加徵關稅實施後,談判仍可繼續。在此之前,中歐已舉行了8輪技術協商,以商討關稅以外的替代選項。據報導,雙方正在考慮有關最低價格承諾方案,並同意11月1日舉行新一輪談判,儘管歐委會表示雙方仍存在明顯分歧。
歐盟貿易事務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29日說,經過審慎調查,歐盟採取這些符合比例、針對特定目標的措施,藉此維護了市場公平和歐洲的產業基礎。他並稱,歐盟「歡迎競爭,但必須以公平的競爭環境為基礎」。
歐盟內部對於是否對大陸電動車加徵關稅立場分歧,汽車工業大國德國持反對立場。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穆勒批評歐盟的決定,會升高貿易衝突的風險,對全球自由貿易、甚至歐洲的繁榮、就業保障和經濟增長來說,都是一種倒退。德國經濟部29日表示,德國支持歐盟與大陸正在進行的談判,並希望透過外交解決方案緩解貿易緊張局勢,同時保護歐盟的工業。
大陸商務部發言人昨表示,中方多次指出,歐盟是以「公平競爭」為名行「不公平競爭」之實的保護主義做法,「中方將繼續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維護大陸企業的合法權益」。歐盟中國商會對歐盟任意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措施表示失望,並期望中歐可以加快磋商,最終達致撤銷懲罰性關稅。
陸外交部 盼歐展現彈性
商務部發言人還提到,中方始終主張通過對話磋商解決貿易爭端,也一直在為此做出最大努力。目前,雙方技術團隊正在進行新階段磋商,希望歐方以建設性態度與中方共同推進,按照「務實、平衡」的原則,相互照顧核心關鍵,盡快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避免貿易摩擦升級。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則說,希望歐方展現誠意與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