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石毓琪台北報導】「次世代通訊產業」是政府推動的主要產業之一,在國科會「下世代通訊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專案」支持下,由中山大學電機系講座教授洪子聖主持的團隊,成功研發最新「4D感測技術」,將6G、WIFI通訊整合感測應用,未來將有機會應用在老人跌倒警報、駕駛疲勞感測器等商品。
洪子聖表示,過往討論無線電波,都較注重在通訊功能,但該電磁波碰到周遭物體產生的「都卜勒效益」是可以用來感測人體位移的,只是以往利用通訊技術進行感測,對於人體的心跳、呼吸等生理現象偵測,會因移動量太小,無法達到太精準的程度,此研究讓「4D感測技術」搭配AI,辨識受監測者的動作,並隔空量測心跳、呼吸等生理狀態。
他揭露6G技術三大突破:首先研發「6G太赫茲頻段的MIMO收發機晶片」,解決太赫茲頻段低效率和高功耗問題;其次是「自我注入鎖定機制」,大幅提升感測靈敏度;最後是4D感測技術應用,除了可測量物體距離、角度、速度等資訊,可應用於醫療、交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