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愛
我家每晚吃飯時間除了滿桌佳餚,還有加味的調味料是「配劇」,看起來很「廢」又人際冷漠,實際上是情非得已,因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是過渡期的替代選擇。
常笑自己追劇追得理所當然,不是為了看帥又多情的「歐巴」,幻想浪漫滿屋;也不因生活無聊乏味,想要有自娛娛人的目標;更不是要讓下班後的腦袋放空,當「沙發馬鈴薯」安頓疲憊的身心……「愛家人」是理直氣壯的理由。
因為某位家人愛看政論節目,在政治口水淹沒下,情緒愈來愈容易激昂高亢,不客觀的言論在耳濡目染後像被植入晶片,不僅失去客觀的判斷能力,還容易跟其他不同立場的家人爭辯,氣氛火爆到極點。每天下班後已經疲憊不堪,還得充當和事老,處理口舌之爭,我家彷彿成了劍拔弩張的戰場。後來,他索性躲在房間滑手機,一樣是看名嘴高談闊論,將自己困在高牆裡,彷彿跟家人失聯,心理的距離愈來愈遠。
某天全家吃完飯後,一起看了輕鬆的喜劇,我發現每個人臉上的線條變得柔和,嘴角彎成了上弦月,吃吃喝喝、說說笑笑,這才是放鬆的悠閒生活啊!因此,我開始在影音平台上搜尋戲劇或電影,關鍵字是「詼諧、幽默、風趣」,就這樣一部部看下去,如果片源不足,就找推理劇打開腦洞,至少可以跟隨劇情,暫時保有專注力,還能一起討論情節發展,有時遇到生活議題,也能分享彼此的想法。
現在追劇是我家情感的潤滑劑,也是輕鬆聊天的時刻,但仍有所節制地彼此約束,不讓眼睛過勞。慢慢地,追劇已是次要目的,全家人藉此歡聚一堂,在輕鬆的氣氛下凝聚共識,有時吐吐苦水,彼此打氣。追完劇,一起收拾碗筷、做家務,每個人再獨自做自己的事。家居生活要情感緊密但也要給彼此空間,政治的話題,就不要在家中出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