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風景】我們仍在看實體報紙

文/梁純綉 |2024.10.22
286觀看次
字級

文/梁純綉

網路時代,閱讀實體報紙者日漸減少,但有些人仍堅持此傳統習慣,視它為日常之必須。

先來說鄰居陳老爹。他十三歲開始看報,一份報紙,早上先看一回,晚上再複習一次,至今八十歲,從未間斷。

陳老爹還和我分享看報的因緣。當年,他小學剛畢業,到一家貨運公司當雜工,經常看見老闆在工作告一段落後,邊喝茶邊看報,看得很專注,有時還讀出聲音。或許剛離開學校,對文字很有親切感,也可能感慨自己迫於家境無法繼續升學,老闆看報的畫面烙印他腦海,興起有為者當如是的想法。

於是,當他領了人生第一份薪水,即每天到雜貨店買報紙。碰到看不懂的字、不明白的詞句,還用筆圈起來,向擔任公務員的室友請教。因為報紙牽起的緣分,他認識的詞彙愈來愈多,體察自己喜歡閱讀,雖然沒有繼續升學,感覺跟讀書人沾上邊。

陳老爹是水泥師傅,溫文爾雅,舉止從容,我想:是讀報涵養了他的氣質。

我的長官余校長,退休後家裡訂了兩份報紙。他表示,高中時嚮往無冕王,以新聞人自居,雖然後來轉換跑道,仍未忘初衷。如今賦閒在家,自詡看報人;看報,不只讓他洞悉世事,也重溫年輕時的夢想,覺得自己年輕了,日子因而顯得朝氣蓬勃。

外子每天用早餐前,先將家裡訂的兩份報紙擺開在書桌上,然後如學子專注於學業般認真研讀。此刻你喊他,他充耳不聞;電話鈴響,置若罔聞。看報約一小時後走向餐桌,還拎著需要再回味的報紙,然後邊吃邊看。對此我曾對他有怨言,他說:「職場壓力大,看報是我一天當中,最放鬆、最享受的時候。」從此我認同他的習慣。

外宿對我而言,要攜帶的除了個人生活用品,最重要的就是報紙。平日有剪報的習慣,副刊通常予以保留,需要外宿時,它們就是最佳精神食糧。多少異鄉的夜晚,熟悉的文字、親切的版面、撫慰我疲憊的身軀;我認床,離開自己的窩,即輾轉難眠,但只要睡前看報,則輕鬆入眠。

薄薄的一張紙,有多少憧憬、愛戀與能量,您也是同好者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