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重逢】不知迷路為花開 文/歐銀釧 |2024.10.18 語音朗讀 691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亞太永續博覽會」中展出的麝香貓立體紙模型。圖/歐銀釧介紹象山田園基地的樹蛙看板。圖/歐銀釧象山公園旁開滿向日葵的小徑。圖/歐銀釧北科大校園蕨類之一「腎蕨」。圖/歐銀釧 文/歐銀釧五月的某日傍晚,我才剛離開象山公園,就接到阿暖傳來照片,是一張公園裡熟悉的樹蛙圖。好巧,二十多分鐘之前,我才在那個區域欣賞園方新種的香堇菜,它的花帶有香味,做沙拉時,放些進去,美麗又可食用。阿暖來到公園?許久未見,於是,我折返,準備和她相聚。走沒幾步,她又傳來照片:一隻藍鵲站在櫻花樹上。似曾相識的場景,心想,她可能就在落羽松附近,於是我加快腳步。才片刻,她傳來一個戴著帽子的優雅女士在樹下看書。那是我常坐的位子,靠近印度橡膠樹。透過這些照片,彷彿與她同行,看見她一路所見。好多年了,我們很少見面,但是常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景物。其中,大多數是植物。我大步快走,來到麵包樹附近,手機上出現她的文字訊息:「從世貿一館走回松山,沒想到繞好久,直到現在才到家,走了兩個多小時。因為不是穿布鞋,我走到腳都好像不是自己的了。」原來她已到家,不在象山公園了。沒想到她會迷路。雖然很累,但是,她寫道:「撞見植物比較有趣。」接著,她傳來數十棵向日葵盛開的畫面。滿滿的向日葵,沿著小徑綻放,每一朵都像是菩薩的微笑。春夏之間,那條小路忽然種了好多向日葵,我到豹山的山中菜園種菜,一定會經過。那些日子,拍攝了花朵盛開的模樣,尚未和她分享,沒想到她順道探訪公園,跨過地下道之後,無意中闖進那條向日葵之路,領略了晚唐詩人李商隱〈中元作〉詩中的兩句:「曾省驚眠聞雨過,不知迷路為花開。」我想,她可能好奇我幾乎日日散步的象山公園,於是趁著來世貿開會,順便經過,以為距離家裡很近,卻走了好久。不過,那些花朵安慰了疲累。象山公園是一個長條型公園,至少有七十多種植物,包括:光臘樹、九芎、榕樹、垂榕、木芙蓉、穗花棋盤腳、紫薇、阿勃勒、姑婆芋、野薑花……,一年四季展現不同的風采。熟知植物的朋友大雄如數家珍,告訴我公園裡所有植物的名稱,其中有兩個區域是他專門照顧的。公園裡常見蝴蝶、蜻蜓、蜜蜂。還有黑冠麻鷺、五色鳥、白鷺鷥……。好多年前搬到象山附近。起初,一直忙著工作,出門都往市區方向走。這些年來,轉個方向,生活的主軸之一,就是繞著蓊綠樹林行走,觀察公園的花草樹木。或是爬象山,沿著石階步道,在樹林中穿梭,欣賞蕨類、喬木,以及各種鳥類與昆蟲,穿過陡峭岩壁與巨石,登高望遠。有時,我會騎腳踏車,去豹山種菜,在手機訊號難以抵達的山中,埋首菜園。今年八月初,採收三顆南瓜,兩顆長得渾圓敦厚,其中一顆卻長得修長,不知道為什麼?同一個環境,同一個種子,為什麼長得不一樣?於是拍了照片問阿暖,她回答:「這樣才有意思。」我想,這和迷路發現綻放數十朵花的小徑,道理相同。雖然繞了遠路,卻看見不同的風景。即使果實形狀各異,都是山間生活的記憶。成長時,南瓜漸漸伸長絲鬚,探查四周,摸索路程,等到開花結果,每顆果實各有自己與山風共舞的不同經歷。阿暖偶爾要出差,南北奔波。每到一個地方,她就拍當地的植物。有一次她到高雄上課,在山間拍得一棵樹,上面結了好多果子。我一眼就認出是「破布子」,她則是首次見到,驚奇不已。那天晚上,下弦月藏在樹上,她拍下來分享。幾年前的白日,我們曾經走過同一個地方,夜裡有了月亮,又是另一個風景。植物記憶著我們的生活。阿暖從事文字工作,大多數時間在電腦前閱讀。某日,她傳來一張照片,窗外鐵欄杆上站著一隻斑鳩,好奇地看著室內。她說:「早安,陽台有我種的香香的天竺葵。」好像聞到香氣飄來。那些帶有波狀邊緣的深綠色葉片,每天在脈紋裡記述和她相望的時光。七月中旬的一個下午,她出外散步,陽光灑在大葉山欖,微風吹拂,樹林搖曳、光影舞動。那天我正巧經過她迷路的地方,拍得粉撲花、百日草、天使花、紅蝴蝶、芙蓉菊……。向日葵凋謝之後,園丁又種了別的花草。我們即時分享了美好時光。我們各自忙著,找不到時間相聚。八月九日至十一日,二 ○二四亞太永續博覽會在台北世貿展覽館舉行。佛光山「人間福報」今年展位以「課堂中沒教的融化危機」為主題,「用教室課桌椅、《福報》版面、冰山與大船意象布展,將『校園景象』和『冰川瓦解』的視覺衝突同時呈現。」我和阿暖約著到展場的「福報小學堂」,像小學生一樣,坐下來聽講。下午,她先離開,我隨處再逛,反覆經過龜背芋、到手香、薄荷、玉葉金花、蘇鐵、姑婆芋……。好一會兒,她從辦公室傳來她拍的麝香貓、山羌、石虎、大冠鷲置身植物間,栩栩如生。為什麼我沒看到?她說,就在玉葉金花那區的轉角。我的方向感不好,經常迷路,於是重新找花的攤位,卻不知方向,轉來轉去,終於見到動物、鳥類的立體紙模型。之前朋友告訴我,有個展蕨類的攤位,可是,繞了好幾圈,在展場迷路,遍尋不著。還好,路在嘴邊,問了一個陌生人,她很熱心,帶我到那展區,尋訪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與農業部林業試驗所合作「校園蕨類試驗場域──蕨色校顏」的故事。學生說,他們希望建立永續校園基因庫,以系統生態規畫的概念結合聯合國永續目標,拓展校園的生物多樣性。現場展示教授們手繪蕨類,由鶯歌陶瓷師傅燒製的盤子。我約阿暖找時間造訪位於北科大的台灣首座「蕨色校顏」,這次要先在她家見面,一起出發,免得迷路。沒想到她哈哈大笑說:「兩人一起迷路,也許會在古老的蕨類世界發現恐龍。」 前一篇文章 【詩】密西根大學牡丹園 下一篇文章 【小腳的跋涉】請中午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重逢】來自花宅的信【遇見荷】踱步在葉子上【時光重逢】墨寶如畫【時光重逢】天賜良貓【時光重逢】枯荷猶傲骨【遇見荷】 蓮蓬的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