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艾莉貓
即將升上小學五年級的大女兒,捨不得分班,暑假邀同學們來家裡玩。為此,她自動自發與妹妹分工收拾:臥房玩具、床鋪棉被、書櫃書籍、客廳雜物,在她們的努力下一切井井有條,所有躺著的都能站了,混亂的都撫平了,甚至分階段清掃角落塵埃,整整拖了三遍地板,家裡變得晶、透、亮!好比歷經一套貴婦醫美,令我極度汗顏。愛面子的她收拾起來,竟能狠甩媽媽平日辛苦維繫的整潔。
客人裡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漂亮可愛、化妥全妝、短版上衣、百褶短裙、高跟涼鞋的女孩,從豪車翩然走下,非常超齡、吸睛。請她穿拖鞋,「不要,我腳很大穿不下。」小女生爽快回絕。招待完水果茶飲後,不一會兒就聽她說:「妳家怎麼可以這麼無聊?離吃飯時間還有整整六個小時欸!妳要我做什麼?現在就立刻陪我去超商,跟妳媽說一聲,我們自己去。」
轉眼拉走大女兒,我瞬間跟上:「要去買東西嗎?我們一起比較安全。」她回說,讓女兒陪她就行了。女孩不諱言:「一直待在家裡太無聊,想要到處走走逛逛。」返家後,她閃進書房,一會兒指使大女兒教她彈琴,一會兒又要開電腦看youtube、打電動,完全停不下來,這種風馳電掣、瞬時變換的節奏,令人難以捉摸,留我一人在客廳思緒混亂,感受巨大的代溝……
晚餐路上,她大咧咧地漫不在乎,自顧自脫隊去地下美食街買飲料、購物,為了保護她的人身安全,並顯現我寬容大度、情商穩定的好形象,我真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表面看似溫和遷就、柔性勸導,實則內心滿頭大汗。
曲終人散,大女兒主動捲袖幫忙善後:「抱歉媽媽,她平常就是這樣,我以為有大人在她會收斂一點,沒想到還是很做自己……」我原想搬出大道理教她:結交朋友要慎選,但一方面又擔心若反應太大,弄巧成拙,孩子未來就不願意與我分享心情或朋友。
正猶豫間,孩子繼續說:「她其實很聰明,成績也不錯,只是做事比較粗魯,可能是沒人特別去管教。」「妳放心我不會變成那樣,我有自己的分寸,而且妳不是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不管什麼人都有不錯的優點可以學習啊!」
孩子的懂事令我寬慰。一個人的表現,往往出自家庭背景,各種價值觀的建立,都需要照顧者適當的身教言教,沒有壁壘分明的好壞,但至少要懂得禮貌的應對進退。這麼一想,真心佩服學校裡的老師,他們面對的可不只是二十八位孩子,還是二十八個南轅北轍的家庭,老師能做的實在有限,畢竟教育從家庭開始,身為父母更是責無旁貸,我希望能繼續以「好朋友」的身分和孩子分享、學習,感謝孩子給予我這樣的機會,雖然是小小的客人,卻帶給我們大大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