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嚴陽
宋人《太平廣記‧雷》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唐元和年間,海康(今廣東雷州市)人陳鸞鳳因為久旱不雨,鄉人向雷公廟裡的雷公祝禱求情卻沒有反應,大怒,於是一把火燒掉了雷公廟。果然,雷公出現了,而陳鸞鳳毫無懼色,揮刀砍斷了雷公的左腿,使其墮落在地,血流如注。陳鸞鳳本想一舉殺死雷公,卻被鄉親們擋住,於是,雷公逃跑了。隨之而來的是大雨如注,乾枯的禾苗都復蘇挺立了起來。
因為膽大妄為砍傷了雷公,陳鸞鳳受到了鄉鄰的訓斥,並且不許他回家。無可奈何之下,陳鸞鳳只能到二十里外的小舅子家借宿,結果晚上就遭到了雷擊,住的房子也被天火燒光了。在了解到陳鸞鳳所作所為之後,小舅子將他從家中趕走,陳鸞鳳只能到附近僧人住的地方歇腳,可到了晚上又遭遇同樣的不幸──房子被天火燒了。眼看再無可落腳之處,他只好連夜舉著火把走進一處岩洞裡住下。
在岩洞裡住了三夜後,陳鸞鳳才敢回家。從此以後,海康一帶每當遭逢旱災,當地人便湊錢給陳鸞鳳,請他按照從前的辦法求雨,而每次都有滂沱大雨從天而降,並且陳鸞鳳也沒有遭到雷擊。這樣過了二十多年,陳鸞鳳成了眾人眼中的求雨大師。
到了太和年間,刺史林緒得知此事,便把陳鸞鳳召到州府衙門,詢問此事的前因後果。陳鸞鳳對他說:「在我年輕力壯的時候,氣威膽壯,心如鐵石,諸如鬼神雷電之類完全不放在眼裡,甘願犧牲自己的生命,拯救萬民百姓。天帝即使掌握著天下萬物的生殺大權,又怎能讓雷鬼恣意逞凶呢?」
這故事有點意思,歇後語「雷公打豆腐──專撿軟的欺」,在這裡得到了很好的印證。海康那些善良淳樸的老百姓,平日裡對雷公已經是足夠客氣了,為它蓋了廟宇不算,還經常打掃祭祀。可雷公又是怎麼對待這些老百姓的呢?在久旱不雨的時候,他竟然不聞不問!
陳鸞鳳的個性與想法與一眾鄉親截然不同,他向來沒魂沒膽、講義氣,有「今世周處」的綽號。眼看雷公受到人們如此虔誠的祭奠供奉,但在需要他的幫助時卻不降福,導致禾苗枯死、池塘乾涸的情況下,他勃然大怒,選擇挺身而出與雷公作對,最終砍傷了雷公,令其落荒而逃。
而陳鸞鳳的做法,也讓海康的老百姓明白了一個道理:過分恭敬與一味退讓,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而是應該如陳鸞鳳一樣,與之勇敢地抗爭。於是之後再遇到乾旱,他們就選擇請陳鸞鳳用暴力脅迫雷公,而非祝禱求情。
毫無疑問,雷公在普通百姓眼中,應是相當威嚴厲害的;然而,雷公的毛病又是那樣顯而易見,就是欺善怕惡。因此,對付這種人最為有效的辦法,即是如陳鸞鳳那樣無所畏懼,你怕什麼我就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