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人興學行腳托 佛光山為教育種福田

記者江俊亮、人間社記者曾文正、李家芸嘉義報導 |2024.10.14
463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凝聚百萬人的心力,在全球開辦5所大學,協助莘莘學子安心就學。圖為佛光山「百萬人興學」行腳托鉢,12日從嘉義城隍廟出發。圖/記者江俊亮
民眾抱著幼兒歡喜投鉢。圖/記者江俊亮
佛光青年頂著三好沙彌人偶,及南華大學棒球隊、民族音樂系學生在行腳托鉢隊伍前引路。圖/記者江俊亮

【記者江俊亮、人間社記者曾文正、李家芸嘉義報導】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效法「武訓興學」精神,凝聚百萬人的心力,在全球開辦五所大學,為協助莘莘學子安心就學,佛光山十二日在嘉義舉辦「百萬人興學」行腳托鉢,民眾扶老攜幼共同投鉢種福田,希望將智慧、慈悲和大學留在人間。

佛光山叢林學院、嘉義圓福寺、大林講堂十二日分別在嘉義市區、嘉義縣大林鎮舉辦「百萬人興學」行腳托鉢,有不少民眾設置香案,更有民眾在路旁等候行腳僧一個多小時,只為能與行腳僧們結緣,共同圓滿「百年樹人」建校功德。

民眾街道守候  

護持行腳僧興學

行腳僧們由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帶領從嘉義城隍廟出發,出發前由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領眾恭讀星雲大師〈為行腳托鉢起步祈願文〉,祈願在佛陀的智慧加被下,全體民眾福慧增長,學習佛陀的慈悲精神,讓社會更祥和,並學習佛陀的願心,化世間的汙濁為清淨。

圓福寺住持覺禹法師開示指出,一九九六年南華大學在嘉義大林成立,創辦人星雲大師知道興辦大學不容易,包括土地取得、校舍建立等等,都需要龐大的經費,於是號召百萬人一起加入興學的行列,同年也成立「百萬人興學委員會」。

覺禹法師表示,佛光山從一九九六年開始,以行腳托鉢方式支持興辦大學、護持教育,除了疫情期間中斷四年之外,每年都在各地行腳托鉢,「我們踏出去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教育!希望為國家社會培養人才,為社會國家創造更多福祉!」

佛光山百餘位行腳僧從嘉義城隍廟出發後,沿著市區主要街道行腳托鉢,有民眾推著坐輪椅的年邁長者、抱著出生不久的嬰兒、牽著寵物,虔誠恭敬投鉢,也有人敬備鮮花供果,在家門前擺設香案,場面溫馨感人。

除了城隍廟、大天宮等宮廟提供場地外,配南宮以空靈鼓演奏供養行腳僧,展現「神佛一家親」的宗教精神。

有騎車路過的民眾,看到行腳托鉢隊伍,聽到勸募組義工說明之後,得知行腳托鉢是為了興學,紛紛慷慨解囊歡喜投鉢,為自己種福田。

佛光青年頂著「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大型三好沙彌人偶在前引導;南華大學棒球隊則舉著「佛光山百萬人興學行腳托鉢」紅布條,以及「走出國家富強的道路」、「走出佛教興隆的道路」、「走出人間光明的道路」、「走出佛子正信的道路」等旗幟,宣導三好及百萬人興學理念。

創造善因善緣  

傳遞悲智與歡喜

行腳托鉢隊伍下午前往大林鎮,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也帶領學校教職員工、師生投鉢護持。他說學校棒球隊、民族音樂系師生共有一百一十八人加入行腳行列;對於社會大眾響應星雲大師「百萬人興學」活動,為自己、為家人、為眾生發心祈願、種福田,讓他非常感動,也代表南華大學全體師生對於社會大眾表示感謝之意。

佛光山副住持慧開法師表示,星雲大師教導要廣結善緣,生命是永續的,只要廣結善緣,無論走到哪裡,都會有善知識與貴人相助。社會上有很多善心人士希望能夠行善,但是不一定有機會,行腳托鉢的意義就在於創造「善緣」,把歡喜傳播出去。

行腳托鉢隊伍傍晚回到嘉義,從嘉義火車站前出發,展開夜間行腳托鉢。嘉義市副市長林瑞彥致詞表示,感謝佛光山長年來對社會公益的投入與支持,星雲大師凝聚百萬人的力量,立下宏願成立大學,「今天看到法師們用雙腳散布慈悲與智慧,為國家培育優秀人才而努力,充分展現佛教入世、走入人群的利他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