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隨想

喜寬/文‧圖/鄭美珠 |2008.07.09
725觀看次
字級

盛夏午後,鐵皮屋瓦把吸來的熱貯放在如蒸籠般的書房。想做點事,然被烘烤的頭顱卻懶洋洋不發號施令,汗水一滴一滴泌出的身體,像極了焢土窯裡的蕃薯。

突然,陽光被烏雲收走了,後院的樹開始晃動,風送來陣陣的涼,酷熱和清涼在猛瞬間……一個抖擻,我想起大妹的話:「如沐春風」,不禁會心微微笑起來!

微笑,回首前塵。那位曾是「好為人師」,常是嚴肅又總是求好心切如暑火的我,卻報以嫣然的身影頻頻頷首:「從柔不從剛,向前走!」隨著際遇轉化習性:在佛光山教師生命營中;在遊歷名山古剎中;在佛陀教化子民的勝地遺蹟中,也在尋常百姓純樸身行的笑顏裡,我徐徐蛻變。尤其特別銘記:「修行可以將心中憤怒的火海轉化成清涼的湖泊,一旦我們內心得到轉化,不只能停止受苦,也會成為身邊的人快樂與幸福的泉源。」

再回睽別多年的台北,依舊住大妹的家,然而除卻些許熱惱的性情,只歡喜隨緣應和,彼此尊重獨處,在陪伴中多了一分淡泊和靜定,如此安然,直令親人輕鬆自在說:「如沐春風。」

也微笑想起:年輕時就榮任足球國手的小弟,腳下縱橫千里,意氣風發,收集無數的戰利珍藏品。而後,隨著年歲增長,遂逐漸把珍愛的東西一一送出。病後,他似有感悟談起,淡然說:「人情和事都是身外之物。」

有一天,在電話聽筒那端他用極沉靜的語氣說:「我進步了!內心對家人怨鬧聲所起的反應,不再是驚濤駭浪,相互推擠。看開,能忍,就化解了!」初聆其言,深覺不忍、不捨,但隨即警悟古德的叮嚀:「紅塵白浪兩茫茫,柔和忍辱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

這首詩偈是我的生命南鍼,於今剛強的大弟也得了「它」的教誨,應用在日常,觀照自己,去捨大男人主義的習氣,去破我執的性情。於今他的心不僅少了混亂,也去除了些病苦,而周遭親人更是同感歡喜和平安。

在生命的路上,親人有相互提攜的因緣。小弟口述:「從小我就是喜歡『給』,寧可吃苦也不捨家人捱餓。」直至白髮如銀時,我也聽他的勸:「兄弟姐妹有各自的家,有不同的因緣要承擔,誰也替代不了……」從此,我試著學習:捨去情執的牽掛。

回想今年寒假期間,在佛光山教師研習營中參訪大佛城時,只緣好奇求法語,卻得:「本無一事可思求,平地風波信筆收;從地倒還從地起,十方世界任遨遊。」如此啟示,無家累的我,看懂了!不由歎服帶隊師父和藹的說喻:「真是太靈驗了!」

捨盡,心地光明清淨。金碧峰禪師的故事膾炙人口:相傳閻王使者欲擒拿這位壽命已盡但能證入虛空定中的禪師時,苦尋多時也捉不著!使者只好問計於福德正神,祂回說:「敲敲桌上的玉缽,金碧峰心中還貪戀黃帝所賜的玉缽,他在定中若聽缽聲響,必然出定,當下即可捉拿。」一聽缽聲,禪師果然即刻出定,但也瞬間發現:自己修行唯一的黑點、破綻竟是皇帝所賜的玉缽,當下用力擲破,朗然有偈自吟:「若要捉我金碧峰,除非用繩綁虛空;虛空若能綁得住,再來捉我金碧峰。」霎時入定,通體明澈。

禪師修行的境界,平凡如塵的我無能企及,然而他確是一盞大道上的明燈,令人心嚮往之。於今,大弟慢慢學「捨」,捨習氣、易性情;我也漸漸跟著學「放下」,直覺:放下一分憂、愁、苦、惱,即得一分清涼自在。於是,不帶一片雲彩,快樂的心,都飛了起來!

窗外,綠的蔭涼又隨風掀起,在這酷熱的盛暑,在妙喜的心懷裡,想什麼?憶念什麼?都直教人:春風如意、心曠神怡!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