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美加AI先驅 獲諾貝爾物理獎

 |2024.10.09
602觀看次
字級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獲獎原因:研究透過人工神經網路,協助打造機器學習。左: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美國/91歲)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右:辛頓Geoffrey Hinton(加拿大/76歲)多倫多大學教授。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8日揭曉,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辛頓(Geoffrey E. Hinton)共享,旨在表彰其基礎性的發現與發明,讓世人能透過人工神經網路從事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霍普菲爾德 創聯想記憶

兩位得主均為人工智慧(AI)領域先驅,協助打造機器學習的基礎,該項科技正在革新人類的工作及生活。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穆恩斯(Ellen Moons)說,人工神經網路已用於推進粒子物理學、材料科學和天體物理學物理學等多項物理學主題的研究,這些工具亦融入日常生活的臉部辨識、語言翻譯等方面。

霍普菲爾德創造一種「聯想記憶」,可以儲存並重建影像等其他資料模式。辛頓則發明一種方法,可以自主找尋資料中的特性,並執行辨識圖片中特定元素的任務。辛頓2019年即獲得被譽為電腦界諾貝爾獎的年度圖靈獎,他也被稱為「AI教父」。

據諾貝爾獎網站,霍普菲爾德與辛頓使用物理學來訓練類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他們運用物理學工具,開發出為當今強大機器學習奠定基礎的方法。

辛頓 被譽「深度學習教父」

霍普菲爾德在1982年創造出聯想神經網路,現在通稱為霍普菲爾德網路(Hopfield network),可以儲存和重建圖像以及資料中其他類型的模式。

英國出生的加拿大學者辛頓,是電腦科學家及認知心理學家,因為在類神經網路方面的貢獻聞名,被譽為「深度學習教父」或「人工智慧(AI)教父」。他發明了一種方法,可以自動尋找資料中的性質,從而執行識別圖片中特定元素等任務。

霍普菲爾德的研究是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行,辛頓目前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服務。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穆恩斯(Ellen Moons)表示:「獲獎者的成果帶來了最大好處。在物理學中,我們在廣泛領域中使用類神經網路,例如開發具有特定性質的新材料。」辛頓過去長期與Google合作,但他去年拋出「AI比核武危險的」一席話,震撼全球,台灣學者由此評析他是一位兼具深度與科學素養的物理學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