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館佛教植物園區探索15】文殊蘭

文/許貞慧 |2024.06.30
1792觀看次
字級
文殊蘭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殊蘭-青實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殊蘭-花 圖/蔡清華
文殊蘭-青實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殊蘭在玄奘大師區及藍毗尼園區都可見其花蹤。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提供
文殊蘭-花 圖/妙功

文/許貞慧

文殊蘭是佛教「五樹六花」之一,常種植於寺院中。文殊二字梵語是「吉祥」的意思,引人聯想到智慧化身的文殊菩薩。

《文殊室利般涅槃經》謂,文殊菩薩生於舍衛國一婆羅門家,從母之右脅出生,身體呈紫金色,落地能說話,七寶蓋覆其身。後隨釋迦牟尼佛出家學道,為左脅侍菩薩,其法像左手執蓮花經書,右手持寶劍,騎在猛獅身上,象徵智慧與勇猛。

文殊蘭非蘭花類植物,清乾隆皇帝詩詞:「色相何曾似九畹,人云蘭亦曰蘭然。拈來漫擬稱名誤,應是文殊示別傳。」乾隆皇帝曾畫過文殊菩薩,多次扮演文殊,二度上五台山,當時在「殊像寺」看到古本文殊菩薩像,心生歡喜,還親自摹寫一番。

文殊蘭原產地在印度,花冠白色,繖形花序有20-50朵,每朵花瓣數6瓣,舒捲於波狀綠葉之中;葉深綠色帶有光澤,無柄平行脈呈長線形,寬大如海帶狀;圓柱形有皮鱗莖,株高約1公尺,蒴果近球形,有海綿組織可漂浮於水面,利於傳播繁殖。它是石蒜科多年生球根草本植物,別名甚多,如白花石蒜、十八學士、文蘭樹、羅裙帶等。花朵因其氣質脫俗並具清香得名,但全株含石蒜鹼、多花水仙鹼等致命毒素,以鱗莖部位毒性尤強,故有「毒鱗莖」稱號。文殊蘭有白花及紅花不同品種,喜歡陽光及水分充足地方,耐風、耐潮,常作為園林景觀,早期種植於海岸地區,有防風定沙功效。

巡禮佛陀紀念館,佛教植物園的玄奘大師區及藍毗尼園區有種植文殊蘭,與它相遇時,不妨思惟文殊菩薩那把智慧的寶劍斬斷煩惱,當斷則斷當捨則捨,開啟般若智慧,走向解脫之道,則不虛此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