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鳳珠
女兒念小學的第一個教師節,前一天我就陪著她做卡片,寫祝福,還叮嚀她送卡片時,態度表情語氣務必都要到位,要誠心的祝福老師。當天,女兒下課後有點不悅的說:「我有雙手獻上卡片,但老師只看了一眼,就拉開她旁邊的抽屜,示意我放進去……那裡面巳經滿滿都是卡片,都快放不下了!」
六年級,女兒小學的最後一個教師節,我在校門口等著接她下課,看到他們班上一名同學的家長,提著兩盒高檔水果禮盒趁學校警衛沒注意,混在下課學生群中溜進了教師休息室,也很巧的那個學生那學期就當了模範生。
女兒上了國中,高中後,不管是師生關係還是看待教師節,都覺得愈來愈淡了。
現今的時代,關於孩子到學校受教,很多人都會同意:「家長不能把孩子全都丟給老師,老師可不是專屬你家孩子一人的。」
可在我念書的那個年代不識字的家長很多,一輩子沒離開過鄉下小鎮的人也不少,關於上學受教育這件事,老師幾乎是被以為要全權負責的。在我的記憶裡,我的老師們似乎總耳提面命我們,有機會就要升學,要讀書,要有禮貌,要上進,要孝順父母,要開闊視野,要改變家庭困苦的環境……。
我國小五年級的老師注意到我突然成績退步了,一番鼓勵的話,再賦予我一些責任,讓我重新拾回了信心;國中時的數學導師,偷偷塞錢讓我去上他自己開的數學補習班;高中時的實習生活輔導老師,告訴我沒錢繼續升學,但工作幾年後還是應該再讀書。
我的國小同學,一直到成家立業了,同學會都還會約老師聚餐一起喝一杯,歲月讓情感更添厚實。
那些我生命裡的老師,每年教師節我都會一一想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