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均
今年的雨來得密又急,空氣中有厚重的泥土味。今天,已開店約一個半小時了,不見顧客願意踏過水窪、撐起傘來用餐,我的心情也沉甸甸地。突然頭一抬,朋友的臉出現視線內,我的嘴角不自覺上揚,開心她來打破寧靜。
朋友育有兩個孩子,夫家是傳統家庭,先生是長子,背負著父親對長子的期盼,生活壓力大,讓她先生總愛在下班後與同事聚會或打球抒壓,也因此,家裡大小雜事、包含育兒、整理家務、聯繫與婆家、娘家人間的感情等事,全仰賴我的朋友。
此時,遇上青春期女兒開始叛逆,小兒子有人際關係的問題待父母指引,和婆家親戚相處的盲點,偶爾穿插自己原生家庭的難題,心中的疑惑和長久積累的煩悶,讓朋友總愛來我這裡倒垃圾。
我雖是單親媽媽,但這幾年陪伴女兒一起成長,有空就多閱讀,使得我看事情、剖析問題的角度比較廣闊,加上自己成長期間遭遇過不少挫折,我帶著那些養分,平心靜氣地看待朋友的抱怨、矛盾情緒或內心糾結。我與朋友的對談,節奏總是明快清晰,看著朋友從困惑的情境中甦醒,神情恢復愉悅光采,輕鬆豁達地向我道再見,我也很開心當她傾倒煩惱的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