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腳的跋涉】 早春

文/楊富閔 |2024.09.20
304觀看次
字級

文/楊富閔

小學三年級,要開始寫作文了,我彷彿等待多年,終於可以大展身手。記得第一個指派的題目叫做「春天來了」,大概我是全班最在乎這件事的學生,當初為了找尋範本,特地央求父親載我去到善化的各家書局,只為讀到更多關於春天的文章。記得我就席地而坐,東翻西翻,連父親都當起了智囊團,母親聽聞,則唱起了兒歌〈春神來了〉。那一陣子,全家大小都知我忙著在寫一篇叫做春天來了的作文。春天來了。「於是」、「所以」、「然後」呢?

前幾年回到家鄉服勤,因為母親的病,可以就近在圖書館,報到是在農曆新年,一切都在適應,時序進入早春四月,可以明顯感覺我已找到步調;或者反過來說,溼漉漉的台北開始進入一種檔案狀態,適合醃起來做罐頭,寄存在阿嬤的菜櫥。

找到了步調,眼睛跟著打開,於是漸漸留意到光影的變化。比如下午兩點,陽光不再毒辣,用力呼吸,常常一個恍神,很像聞到草氣與土氣,離家十幾年,我居然回家了。這是一天當中最舒服的時刻,工作告一段落,可以看一點自己的書。偶爾步出圖書館,許多記憶中的「下午」就會一湧而上。

下午兩點。我就在圖書館的門口,彷彿又看到伯公姆婆,他們的農用鐵牛緩緩駛過,兩隻老狗跟在後面,今天這個方向,大概要去曾文溪邊的芭樂園吧;或者什麼都沒看到,只是吹著這樣的緩風,什麼事都不能做,什麼事都做不來。圖書館一直是庄內外的轉運站。早年不少送葬隊伍,若是火化,總得經過館前的大路,然後駛向大橋,開往八德安樂園;或者駛向省道,往柳營而行。記得二○○○年曾祖母的送葬隊伍,聲勢浩大,採取步行,隊伍走在鄉間,那天是正常上班日,經過圖書館、鄉公所的時候,好多人出來圍觀。子子孫孫也都請假奔喪,此刻我彷彿也看見那支隊伍行經眼前,看到哥哥和我提著寫著楊字的大紅喪燈,走在對伍的最前面。

三點的時候,圖書館對面的活動中心傳來動人的歌唱,常常唱的是台語歌曲。從小在大家族中長大,長輩的休閒生活,就是我的童年生活。以前曾祖母習慣參加長壽餐會;祖父也曾組織農民社群,辦理活動;祖母看似熱情洋溢,可是很宅,是i人e人的結合。這座活動中心是新建,曾是蔗埕以及香蕉批發的集散地。二○一六年大哥的婚禮則是在此舉行。活動中心旁邊的大路,是通向南科的大橋。這是一條新路,以前此路不通。小時候我曾從圖書館出發,一直傻傻地騎,最後騎到了溪埔地。

歌聲漸漸淡出,下午四五點,開始會有放學的小學生、國中生,乃至通勤的高職生回到大內。回到館內,那個春天,因為身在圖書館,加上網路社群推播,網頁一直跳出市政訊息。台南百花齊放,到處都有爆紅的景點;或者青春洋溢的市集,展示著手作小物、多肉植物;或者民俗活動:觀音媽、玄天上帝、媽祖婆……神明喜歡出生在春天。台南於我已是一本翻頁的書,而且是新書。我一邊重寫一邊重讀。

那年我在圖書館等待絕處逢生,只因我的一切都從圖書館發生:第一個文藝獎、第一本課外書、靜靜坐在閱覽室看一下午的《愛的小小百科》,借閱一本厚厚的《南瀛文獻叢書》。那年現狀變得殘酷,碰到疫情三級警戒,長輩長照,自己的生涯規畫……如今回顧那個困難的春天,感謝自己沒有停止的思考,感謝南部的陽光,家鄉的仁慈,以及百轉千迴、生生不息的曾文溪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