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鶴爸爸32年 繁育356隻丹頂鶴

 |2024.09.19
997觀看次
字級
趙仕偉在鶴類繁育保護站野外,帶領幼年丹頂鶴練習飛翔。圖/新華社
趙仕偉在保護站,調用監控器查看丹頂鶴飼養情況。圖/新華社
趙仕偉在幼鶴暫養場,餵食幼年丹頂鶴。圖/新華社

【本報綜合報導】52歲的趙仕偉是中國大陸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鶴類繁育保護站的人員,他32年來致力奉獻丹頂鶴復育,從不喊苦,大家都叫他「鶴爸爸」。

丹頂鶴是大陸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遼寧省盤錦的濱海溼地則是東亞及澳洲鳥類遷徙通道中的重要停歇、越冬和繁殖地。

趙仕偉和同事們早年監測發現,由於生態環境破壞,途經遼河口遷徙的丹頂鶴種群呈現不斷下降趨勢,對丹頂鶴進行人工繁育成為趙仕偉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他32年來扎根基層,努力於野生動物保護和丹頂鶴繁殖、馴化、野化工作,逐漸摸索出一整套丹頂鶴繁育方法,趙仕偉帶領同事已經繁育356隻丹頂鶴,野化放飛140隻,成功增加丹頂鶴野生種群數量。

經歷孵化過程

找到人生意義

1993年,21歲的趙仕偉從瀋陽農業大學畢業,被分配到盤錦趙圈河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村民們聽說當地來了第1個大學生,感到新奇。然而這個大學生「性格有點內向」,白天忙著救護受傷的野鳥,在溼地周邊巡護防止盜獵,晚上則點起蠟燭讀書。

保護站1996年經人工授精成功孵化3隻小丹頂鶴。趙仕偉第一次經歷鶴卵孵化成鶴雛的整個過程,非常興奮,他回憶說:「當時豁然開朗,覺得人生找到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今年,丹頂鶴繁育創下歷史新高,透過人工加上自然繁育相結合的方式,趙仕偉和同事們共繁育雛鶴86隻。

近30年時間裡,趙仕偉培養很多徒弟,但孵化這個階段,每隔2小時就需要人工翻蛋、通風、測溫、晾蛋等作業,他始終親力親為:「這個環節是最要緊的一環,不能出一點差錯。」

盼繁育能力夠

能回歸大自然

趙仕偉表示:「我最大的心願是鶴舍裡不再有鶴,最好在我退休前,種鶴繁育基地解散了。」鶴舍裡不再有鶴,意味著丹頂鶴最終回歸大自然,自由翱翔在天際。種鶴繁育基地「解散」,意味著丹頂鶴已經不再是瀕危物種,能夠倚靠種群自身的繁育能力自然繁育。

這些年,也有丹頂鶴經過野化訓練被放飛後,再次飛回繁育基地。這讓趙仕偉既高興又擔心,「高興的是牠們真的長大了,遠走高飛後還能找到回家的路。擔心的是牠們是不是本領還不夠強,不能完全適應野外的生活。」

趙仕偉向著葦塘更深處走去,「感情上肯定是捨不得,但理智上必須讓牠們離開」,他斬釘截鐵地說:「大自然,才是丹頂鶴真正的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