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華爾街日報》14日報導,福特汽車執行長法利5月訪問中國大陸時,發覺大陸車廠在電動車競賽中急速前進,備感焦慮。
法利向福特董事會成員、曾在大陸擔任高階銀行家多年的高盛集團前高管桑頓說,陸車廠正以光速前進,他們用於車輛的人工智慧(AI)等技術,和美國現有任何技術都不同。法利坦言這是「存亡威脅」,他正改變福特的電動車策略來因應。
大陸電動車廠利用低成本的供應商基礎,在價格競爭占上風,也提供先進數位功能並積極拓展到海外市場。大陸電動車製造商比亞迪和其他國內品牌,更在幾年內透過較低價格、高科技內裝和快速更新,把大陸車市從外國競爭者手中搶過來,如今正在歐洲、中東和其他亞洲市場攻城掠地。
在美國,車商雖將電動車視為汽車業的未來,但目前電動車銷售成長放緩,車價高昂加上充電麻煩勸退部分消費者。先前電動車轉型中,主要是特斯拉讓美國其他車廠執行長感到驚愕,但現在底特律、德國及日本等地車廠高層,都對靈活的大陸電動車廠鵲起感到不安。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近期也說,大陸車廠在全球「最具競爭力」。
與此同時,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在當地13日就對華《301關稅》最終措施發布公告,敲定多項對大陸產品提高關稅措施,包括對電動車徵收100%、太陽能電池徵收50%等,將從9月27日起生效。大陸商務部對此表示,美方關稅措施是典型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做法,不僅嚴重破壞國際貿易秩序,也沒有解決自身的貿易逆差和產業競爭力問題。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