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除出廠未滿5年的新車,汽機車每年至少要驗車一次,但審計部報告發現,過去3年有高達180萬5404輛汽機車未依規定驗車被開罰。另外,逾期未驗車而造成交通事故的件數逐年攀升,3年來高達3700輛次因機件原因釀車禍,要求交通部檢討。
交通部公路局說,審計部依據資料肇因顯示為煞車失靈,但均是當事人陳述,非經專業人員鑑定,似嫌武斷,已加強驗車通知。
180萬輛未依規驗車 挨罰
根據審計部最新決算審核報告指出,近3年未依規定辦理檢驗,以及因機件因素而發生的交通事故車輛仍多,經分析發現,未辦理車輛檢驗遭開罰者,2021年有72萬7812輛次、2022年有55萬9987輛次、2023年有51萬7605輛次。3年來高達180萬5404輛次,未依規定驗車被開罰。
未依限參加檢驗逾6個月以上者,分別為53輛、84輛、61輛;另分析交通事故個別肇因屬機件因素者,2021年有1165輛次、2022年有1191輛次、2023年有1344輛次,總計每年因機件原因發生交通事故均逾千輛次,且有逐年增加趨勢,過去3年高達3700輛次。
審計部表示,交通部雖已持續精進車輛檢驗制度,但近3年未依限辦理檢驗,以及因機件因素而發生交通事故車輛仍多,要求交通部檢討,並加強宣導,提升行車安全。
公路局強調,雖肇因研判顯示均為機件因素導致煞車失靈,但數據分析來源資料是訊問事故當事人後,依當事人陳述來填報,並未經原廠或專業技術人員對事故車進行鑑定、確認事故原因,因此以該訊問結果論定該交通事故為機件因素,似嫌武斷。
公路局說明,根據現行《道路交通安全規則》規定,汽車與大型重機都需定期檢驗,且汽車腳煞車、手煞車效能與平衡度,以及大型重機前後煞車效能要合於規定;法規也明定,「因交通事故遭受重大損壞,經送廠修復」,應申請實施臨時檢驗。
多種方式通知 提升到檢率
公路局指出,為加強通知車主於期限內驗車,減少因逾期檢驗導致影響行車安全,公路監理機關透過監理服務App、簡訊、電子郵件及明信片等方式通知車主,提升車輛到檢率,目前達99.49%,各監理所站網頁也加強宣導,落實車輛定期保養等資訊。
對此,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表示,政府相關單位應分析汽機車不願意驗車的原因,再來加強宣導,畢竟現在汽機車定檢都會有提醒,但是否有人忽略或是沒被通知,才導致超過180萬車次未依規定驗車。另外,相關規定的懲處也可檢討,是否懲處太輕讓用路人無感。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指出,驗車跟事故沒有直接關係,其他國家地區也無強制驗車規定,且驗車恐刁難改裝車,消減民眾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