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可
自幼,我是個愛好幻想的小文青。少女時代最大的夢想就是考上大學文學院,畢業後當個作家,筆耕維生。
無奈煞風景的父親覺得我的想法太不切實際。他預判憑我的才華所賺取之稿費,可能連付自來水費都不夠,因此他強烈建議大學聯考我應該選擇法商學院,學得一技之長,畢業後容易找工作養活自己。父命難違,家庭革命失敗後,我哭哭啼啼地遵從父命。
順利考上國立大學社會科學院後,父命持續發威:大學暑假期間,他要我年年參加普通考試,取得公務人員任用資格。不知是我太過掉以輕心抑或學藝不佳,每年暑假我揮汗如雨,屢戰屢敗。每當深秋期中考期間適逢高普考放榜時刻,只見秋風秋雨中一個失意的落榜人焦慮又悲傷地準備期中考。
也許是普考試題不合我的胃口,也許是大學時代以普考為「模擬考」的經驗太過豐富,大學畢業後我參加高等考試一試中第。從此政府成了我的雇主,工作穩定,生活充實。
退休之後我終於有機會重拾荒廢多年的筆,試著寫文章實現少女的夢想。我發現爸爸的話竟然不幸言中。屢投屢退之餘,我慶幸當年聽了父親的話,讓我如今有一份微薄的退休金,足以支撐健康的我之日常生活所需,可以更好整以暇地閱讀、寫作,慢慢學習讓我的情感能力透紙背,感動讀者;讓我的論理清晰易懂,讓讀者點頭……我更慶幸當年進入社會科學院求學生涯,豐富了思慮、增廣了視野。行文之時,加入了社會科學的元素,使得敘事論述內涵更為多元。
作家夢雖繞了路,但一切功不唐捐。
謝謝爸爸的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