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在傳統社會,照顧公婆是媳婦的重責大任,但國衛院研究最新發現,兒子已經挑起了照顧失能失智長者的重擔,主要照顧者以兒子最多,占28%,配偶及女兒則各占25%,至於媳婦,只占9%。
成為照顧者 先進行適性調查
國衛院於2022年與屏東縣長照處合作,進行「家庭照顧者負荷分析研究」,分析2019到2022年2萬8000多名長照個案及主要照顧者資料。研究計畫主持人、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鍾仁華表示,如果家庭照顧者同時需照顧3歲以下幼童,一邊又得工作,而本身健康狀況較差,則照顧負荷沉重,常壓得令人喘不過氣來。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祕書長陳景寧表示,據衛福部統計,長照推估需求人數截至去年底約為86萬人,進而預估照顧者應逾130萬人。照顧時間平均長達10年,建議成為照顧者前,應評估意願、能力,也就是進行適性調查,「我願不願意成為照顧者」或「成為照顧者後,我需要哪些資源協助」,必須事先安排。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副主任張筱嬋說,在第一線服務時常看到,50歲男性為了照顧年長、臥床的媽媽,必須醫院、工作兩頭跑,「蠟燭兩頭燒」身心疲憊,這樣的情形已是社會常態。
鍾仁華說,為了讓照顧者知道自己是否為高負荷族群及需要哪些長照服務,國衛院推出兩項最新問卷,將於周四舉行的「台北國際照顧博覽會」發表,這是國內首度針對照顧者的負荷設計量化及務預測評估指標。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張毓宏指出,主要照顧者應定期透過評估量表來瞭解自身負荷,如果發現體力無法負荷、失眠或因時間分配造成身心問題,應盡速就醫,尋求專業協助;若是經濟問題,則需透過社福等資源來抒解壓力。
日照中心 目前涵蓋率88%
家庭照顧者負荷沉重,長照資源格外重要,衛福部計畫在每1國中學區,建置1家日照中心,全國有816個國中學區,目前日照中心涵蓋率達88%。專家指出,目前日照中心數量仍不足、甚至有拒收、挑個案的情形,建議應將被照顧者依輕、中、重度加以區別,提供不同照顧模式,並注意提供照顧者喘息服務。
長照希望結合醫療與社福資源,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助研究員嚴嘉明說,目前長照2.0服務使用項目多為家事清潔、打掃,但失智人口增加,應針對家庭照顧者、照服員、個案管理師提供職能訓練,讓他們有充分的專業知識照顧失智症個案,並建立後勤團隊;對於照顧失智等難度較高的服務項目,也應提高照服員待遇。
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說,照顧須適時利用日照中心,讓被照顧者增加社會參與人際互動,並進行復能課程,訓練自主生活能力。也可以利用長照服務的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減少照顧者身心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