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世恆言】諸苦根源皆在貪

文/徐開麟 |2024.09.05
273觀看次
字級

文/徐開麟

近日閱讀《太平廣記》,看到了一篇〈建安村人〉的故事。

其內容敘述,建安有個村人,平時划著小船往返於建溪之上,以賣柴為生。有一天,村人將船停靠岸邊打算上山砍柴,忽然瞧見幾枚錢幣自山上滾了下來。

村人一路往上探尋,途中一直有錢幣掉落。抵達半山腰時,發現有一棵大樹,樹下有一口大甕,甕裡裝滿了錢幣。由於甕身稍微傾斜,所以錢幣會不斷掉出來。村人於是伸手把甕扶正,並用石頭加強支撐,然而看著眼前那不可勝數的錢幣,他不禁起了貪念,於是脫下衣服,包了五百多枚帶回家。

回到家後,村人率領全家人返回那個地方,想要將那些錢全部搬光。但循原路找到了那棵大樹後,大甕卻已消失得無影無蹤。村人懊悔至極,在那裡徘徊了好幾天都不肯離去。某天晚上,他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人告訴他:「那些錢是有主人的。先前不過是因為甕歪斜了,才用五百枚錢幣雇你把它扶正罷了,其餘的你就別痴心妄想了!」

這類型的寓言古今中外皆有,類似的文學作品亦屢見不鮮,儘管劇情五花八門,然要闡明的皆是勸戒世人勿貪。

譬如唐代柳宗元所著的〈蝜蝂傳〉,以蝜蝂這種小蟲喜愛背負重物的習性,諷諭貪得無厭者終將自取滅亡;《伊索寓言》中的〈狗和倒影〉,嘴裡叼著食物的狗,因貪圖水中倒影裡的食物,致使口中的也一併失去了;日本童話〈老鼠與飯糰〉中,善心又知足的老爺爺從老鼠那裡得到了財寶,而壞心又貪婪的老爺爺則被老鼠群起攻之,得到了報應。

佛典《本生經》中,同樣記載佛祖某世亡故後轉生為一隻金鵝,飛回家給予原本貧困的妻女金鵝毛,使其生活無虞。不料妻子竟貪心地將羽毛拔光,結果不僅拔下的變為尋常鵝毛,金鵝毛亦不復生。

古人云:「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倘若欲壑難填,追求過多的財富及權勢等事物,獲得的當下或許可以帶來短暫的快樂,然而時間一久,終究自取其咎,後悔莫及。

此番道理擴及修身養性,情況亦然。如《淮南子》所言:「聖人守其所以有,不求其所未得。求其所未得,則所有者亡矣;修其所有,則所欲者至矣。」人們應當涵養自身已有之德行,不貪求非屬於己的事物,如此戒貪修德,自然便能避禍就福,登上所欲之境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