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不同】我看雙心石滬

文/彭永興 |2024.09.05
312觀看次
字級

文/彭永興

「雙心石滬」位於澎湖七美鄉,我雖從未造訪過,但多年來在月曆、明信片、報章雜誌、網路上已看過無數次,也是國人熟知的台灣名景之一。

年輕時,看雙心石滬無疑是浪漫的表徵;蔚藍晴空下、碧波萬頃中,經過無數潮起潮落的洗禮後,兩顆心依舊緊密相依、形影不離,既是青春炙熱的愛情見證,也是永恆的約定。

年紀漸長後,某日,將我的明信片收藏本取出觀看,當凝視著雙心石滬風景時,內心卻有新的體悟:「啊,這兩顆心,應該是親子之心才對吧!」天下父母心,一生總是默默在背後為兒女付出,無怨無悔。而不斷茁壯成長的子女們,在人生日日飽滿美好、在望著前方一望無際的大海與前程之際,卻往往望不見身後那讓自己吸吮著養分,身形逐漸萎縮的雙親。從那刻起,雙心石滬對我而言,象徵的意義已悄然從愛情變成了親情。

因緣際會,從二○二一年夏日接觸佛法,並發願此生不再食眾生肉,不覺已經三年。某日在整理房間舊物時,隨手攤開那張留存多年的雙心石滬月曆觀看,欣賞之際,內心忽然又跑出了不同的想法:「其實,無論造型如何優美,這石滬,終究也只是個巨型的捕獵設施罷了!」魚群一旦不慎游入,將鮮有機會能在退潮後逃離魔掌,並可預期的,將在不久後成為人類的盤中飧。

所以,對鎮日在大海中悠游的魚兒來說,雙心石滬可一點都不浪漫啊!這兒既是牠們此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誤入的大型牢籠,也是生命的終結站。

雖是同一個風景,但在我人生不同階段,看起來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分別詮釋了愛情、親情與慈悲心,所謂「一切法由心想生」。對現在的我來說,雙心石滬的愛情意象已經淡了,主要是在詮釋著親恩與悲憫。希望您我都能由衷感念父母的深恩,及時盡孝;也祈願世界上吃肉的人口一天比一天減少,素食者不斷增加;而人類對於其他所有物命,不管珍稀與否、瀕絕與否,都能夠抱持著慈悲心與平等心對待,彼此和睦相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