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專題(19)西湖山水美學 文/記者鄔煥慶、王俊祿、段菁菁 |2024.08.24 語音朗讀 49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杭州西湖的小瀛洲。圖/新華社龍井村的茶農在採摘西湖龍井「明前茶」。圖/新華社晨練的人們在西湖邊打太極拳。圖/新華社遊客在杭州西湖景區的白堤上遊覽。圖/新華社杭州西湖邊盛開的櫻花。圖/新華社杭州西湖斷橋上人流如織。圖/新華社 文/記者記者鄔煥慶、王俊祿、段菁菁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第三十五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申遺成功後的十三年間,以「生態優先、系統治理、遵循科學、因地制宜、持之以恆」理念,融自然、人文、歷史、藝術為一體,西湖呈現出更為豐富的山水美學與文化內涵。西湖全景 重現世間夏日清風拂來,站在楊公堤環璧橋上,白雲與湖岸相接,古建在樹木中隱現。在西湖攝影師孫小明的鏡頭裡,曲院風荷千姿百態。十餘年裡,這位特約攝影師摁下數萬次快門,構建出西湖變遷的影像「數據庫」。「我走遍了西湖的各個角落,幾乎天天與它見面,但總看不厭。」孫小明說,站在湖邊,低頭便可見魚兒在水中暢遊、水草在隨流舞動。杭州西湖本是由淺海灣演變而成的潟湖,歷經數千年未淤塞湮沒且風雅至今,離不開歷代有識之士的疏濬治理。二○○二年,杭州啟動西湖綜合保護工程。歷時十年,共修復重建一百八十多處人文景點,水域面積恢復到明代規模,「一湖映雙塔,湖中鑲三島,三堤凌碧波」的西湖全景重現世間。申遺成功後,西湖持續在優化生態環境、保護文化遺產等多方面發力,做好「顯山露水」大文章。每周,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水域管理處生態科技科的楊俊都要到水域的十二個監測點,採集樣本並進行分析。「為了讓水質更健康,西湖不間斷進行『清肺手術』,實現西湖水『一月一換』。」楊俊說,在最近的一次生物多樣性調查中,發現有一千二百二十三種陸生高等植物、二百三十八種陸生脊椎動物、二百五十種水生生物以西湖為家。對待文化史蹟,西湖管理者始終心存敬畏。申遺成功以來,杭州一直恪守《世界遺產公約》,全力推進西湖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一方面,先後編製《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保護管理規畫》、《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西湖十景」、代表性文化史蹟保護規畫》、《西湖風景名勝區九大景區控制性詳細規畫》等,高位搭建西湖世界遺產保護管理框架。另一方面,以科技為助推,不斷提高文保管理智慧化水平,充分利用西湖文化遺產十年數字監測成果,保護好眾多文化瑰寶。主客共享 美美與共早上六點半的西湖邊,跑步、跳舞、打太極的人們踏著晨光而來;也有人手捧一杯龍井,沉浸在茶香荷韻中。近年來,杭州堅持申遺時提出的「還湖於民」目標不改變、門票不漲價、博物館不收費、土地不出讓、文物不破壞、公共資源不侵占的「六不承諾」,從個體保護到社會參與,「人民西湖」的理念貫穿始終。在西湖景區,公園、文化遺址等公共場所多配有向公眾開放的平價餐飲、茶座等。「現在,我們老百姓去西湖邊就像去自家後花園一樣自在。」七十二歲的「老杭州」劉文英說。走進位於景區核心的龍井村,白牆黛瓦,茶樹蔥蘢,一派田園風光。「以前這裡房屋破舊、管線亂架,到處髒亂差。」杭州市西湖街道南山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書記高淵說,經過多年環境整治提升,這些「景中村」舊貌換新顏。嘗到發展紅利的村民變身為西湖「守護者」,主動保護當地的風景和文化資源。「原住民本身也是西湖文化景觀的構成要素。他們與管理者和諧相處,共同擔負著遺產保護的責任,這是很難得的。」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專家樸素賢曾在杭州考察時說。西湖的「人氣」,還來自於每年超三千萬人次的中外遊客。「西湖一鍵智慧遊」、十秒入園、線上導覽平台……透過數位化改革,用手機打開「西湖一鍵智慧遊」,不僅能全覽「西湖十景」風貌,還能通過實景手繪地圖,實現一鍵導航、一鍵導覽、一鍵導遊。此外,過去十餘年來,西湖邊建起了六座微笑亭,聚集了一萬多名「紅馬甲」義工。主客共享的西湖讓更多人有機會親近世界遺產,也喚起人們共同守護這汪碧水的拳拳之心。雲棲小鎮 映射西湖的未來在杭州,以「雲棲」為名的地方有二:竹海為屏、綠意為席,作為新西湖十景之一的「雲棲竹徑」代表著西湖的過去,而富有科技人文特色的雲計算產業生態小鎮「雲棲小鎮」,則映射出西湖的未來。申遺成功的那一年,距離景區不遠的「雲棲小鎮」同時起步。十三年來,在這座以雲計算產業為核心、以相關項目為載體、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的小鎮,科技與人文「碰撞」出無數創新火花,為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注入動能,成為杭州打造「數字治理第一城」的起航地。生成式AI創新應用自二○○九年開始舉辦的雲棲大會,今年九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將在雲棲小鎮舉辦。今年,大會將匯聚雲計算與AI的全產業鏈,探討發展趨勢、技術創新、關鍵產品,以及最新應用,還將圍繞雲計算與AI設立三大主論壇,與全球行業領軍人物深入探討雲與AI的技術革新、前沿場景,以及如何創造社會價值等前瞻議題。此外,大會將舉辦四百場論壇與專題討論,聚焦雲計算與AI的融合發展、大模型前沿成就、AI基礎設施、大模型服務工具鏈,以及產業深度實踐等行業熱門問題。展會現場將設立四萬平方公尺智能科技展區,包括人工智能┼館、計算館和前沿應用館,展示全球AI發展趨勢,綜合呈現算力、數據、工具鏈的最新進展,首次披露一系列面向未來的AI硬核前沿場景,並為與會者帶來AI原生應用與熱門生成式AI創新應用的親身體驗。設置慢行公共空間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曾提出一個觀點:西湖更應該被當作一個給人以啟迪的地方,而非單純的公園。「西湖於杭州而言,不僅僅是一片湖山,更引領著城市的迭代發展。」孫國方說。申遺成功後,杭州城市空間的拓展由原來以西湖為中心的團塊式發展向以錢塘江為軸線的組團式發展轉變,並將關注生態要素、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到了影響城市空間大格局的戰略高度。杭州跨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經濟發展與文化保護、繁榮同步提升。在未來規畫中,設置「城景交融」的慢行公共空間:向東,商業街區的空間品質不斷提升;向北,主客共享的宜人社區逐步構建;向南,「擁江發展」的目標持續落實,真正實現景區對城市的輻射。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考古的故事】 鄴城 穿越流沙尋找古代都城範本 下一篇文章 文創之旅 漳州古城 中西融合世界之窗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退休之後2025.05.01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