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延興
我一直很喜歡孔子的一句話:「德不孤,必有鄰。」我相信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來與他為伍。
因為學術研究的關係,我每隔一兩年就會到歐美參加國際學術研討會,藉此結識世界各地教育學者,尤其是關注道德心理學、哲學或教育倫理等議題者。其中認識一位在美國密蘇里大學聖路易斯校區教書的教授馬文,他身材高壯、滿臉鬍腮,是我們那個研究領域非常知名的教育家,他謙和有禮,多次獲宏達文教基金會邀請,來台灣擔任品德教育工作坊的講座教授,對於教育工作全心投入,真正熱忱而用心。
二○一七年,我的學生聽我說可以向教育部申請到海外實習,便請我協助他撰寫到美國實習的計畫。身為老師當然很樂意,但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要去哪裡找實習機構呢?腦筋飛快地轉了一下,最佳人選便是馬文教授了。透過Skype與他即時通訊聯繫,想不到竟在簡短詢問之後確定了這一趟「『禮』仁為『美』」的品德本位特許學校實習之旅。
三位師資生於二○一八年秋天前往聖路易斯的一所公辦民營國中小學實習,向美國老師學習較為開放與多元的教學方法,也同時教導當地學生中文、認識國旗、民俗舞蹈、中秋等傳統節俗。隔年又有六位實習老師接續前往。因為當地華人較少,所以這一所學校老師也很喜歡我們去實習,甚至連下大雨都專程開車去接他們上課,讓這群實習生感受到被尊重被需要的肯定,這是趟難忘的學習經驗。
馬文教授也曾邀請這一群實習老師到大學聽課,並介紹了幾位來自各地的研究生,讓大家相互認識,彼此照應,這也讓我這個無法全程陪同在側的指導老師放心許多。最近,馬文教授再度來到台灣,我熱切陪同用餐與參加研習,由衷感謝因為認識他而帶給我和我學生的美好;而美國那一所品德學校的臉書因經常分享學校的近況與新活動,讓更多人知道在遙遠的美國聖路易斯有一群老師真正關切學生的品德教育。
我期待能盡快再帶領一群實習老師去美國見習,去感受「德不孤,必有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