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文瑛
大家都認為品德重要,但恐怕沒有多少人認為它有市場價值,敢用「品德」來招生。然而,佛陀紀念館卻能一本「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以「感恩」為主題,根據「三好MVP品德課程」教材,在今年七月首創兒童品德夏令營!
為什麼選「感恩」?因為感恩是心靈良藥,愈感恩的人愈幸福,愈感恩的社會就愈和諧。從小懂得感恩,自然有一顆柔軟的心,有柔軟的心就不容易變壞。
如何教感恩?根據研究,有具體的四個步驟可遵循:「察覺」生活中有哪些值得我們感謝的人或事;「思考」為什麼我們會得到這些東西或是幫助;「感受」這些東西或行為背後的善意;然後,以「行動」來表達感謝。
因此,夏令營第一天的課程是「尋找無名英雄」和「製作感恩發願卡」。以直接教學法讓小隊輔帶領孩子思考,日常生活中除了爸媽和老師之外,有哪些無名英雄的努力付出,才讓我們得以享有安全、便利、整潔的生活環境?然後請小朋友為心目中的無名英雄繪製感恩卡,除了感謝、祝福,也請孩子表達打算如何回報。
下課後,我們請家長跟孩子一起瀏覽展示板上五彩繽紛的感恩卡,感受身邊的善意如何點亮平凡的日常,善意的回報如何啟動正向循環!
有孩子說:「感謝早餐店店員,因為他們每天早起為我們做早餐。」而他回報的方式超可愛:「幫他們買早餐。」將心比心,有孩子感謝外送員,也想到要「給他水或飲料喝」。
孩子的感恩方式也可以很深刻,例如:「以後我要多吃青菜和水果。」是孩子感謝醫生的方式;而他們感謝農夫的方式則是,「不浪費食物,吃多少,拿多少。」
營隊第二天是融入式教學,我們設計出佛陀紀念館內外、「航向世界的台灣特展」、「植物保種中心」、「澎湖動物群化石」等五個教學場域。全部參觀完之後,各小隊自由討論如何結合「感恩」主題,構思專題創作。
沒想到,孩子們的創作主題從動物化石到呼籲環保、從台灣植物到「植物獵人」的童年故事、從保護動物到佛經故事,有如萬花筒般豐富而多樣。同樣的參觀活動,卻能引發出非常不一樣的感恩情懷,真正見證了參觀體驗、知識學習與情操教育的美妙互動。
用心細品世間情,萬物皆是感恩景。以「有『構』厲害!全身是寶的構樹」為題,孩子們感謝構樹從樹皮、葉子、花到果實,都貢獻給人們使用;「見獵心喜」演出植物獵人洪信介尋找原生種的辛勞與艱苦;「恐怖的鬼子母」敘述佛陀以同理心感化神通夜叉,讓婦女、兒童多了一位保護神;「『益』起去動物園」則是感謝動物園裡的各種動物,呼籲大家愛護牠們。
孩子們的創意成果展帶給家長大大的驚喜,而我們給孩子的驚喜,則是將千篇一律的結業證書變成意義非凡的獎狀!透過小隊輔細心的觀察,每個孩子都拿到一張表揚自己獨特優點的獎狀,例如勇氣獎、合作獎、尊重獎、說好話獎等等。我們希望孩子知道,學習不是競爭,而是開發自己內在價值的過程,也希望家長能看到藏在孩子內心的太陽。
感恩絕不只是口頭的道謝。一位小朋友主動分享她的心得:「以前我覺得感恩只是個抽象名詞,現在我覺得可以做很多事來感恩。」一位媽媽在問卷上說,參加品德營之後,「現在叫孩子幫我倒水,他不會再生氣了!」
誰說品德不能教?短短幾天,感恩就能從名詞變動詞,就能讓心變柔軟。原來,只要我們願意用心引導,孩子就會用品德回報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