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勤筆
近期,孩子不知是不是長大些,開始意識到自己和同學不一樣,每天要服用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處方用藥,所以都不想在學校午餐後吃那顆藥,連給特殊生的特教資源──資源學習中心也不想去。
我察覺應該認真地和孩子聊一聊,關於他的過動症和專注力不足,到底是什麼,有什麼影響,以及他要如何面對其他人的眼光這些種種。
正好剛在巴黎奧運,以單槓項目摘下銅牌的亞洲貓王唐嘉鴻的新聞出來了,孩子跟著看奧運,了解在奧運這個運動選手展現極致的殿堂上,每位選手都超級強,然而為何唐嘉鴻挑戰單槓時,掉槓了還能得到銅牌?是因為其他五個選手也都失誤了,他是六名失誤者中表現第一的人。都進入奧運的強者還會失誤率這麼高,可見其難度、可想像練習期間的傷,也可了解吃得下苦的,必定決心過人。
當唐嘉鴻的表現吸引孩子的注意後,我就跟身兼運動迷和小選手的他提起,亞洲貓王會接觸體操,是因為他跟你一樣,在幼兒園階段,就被診斷出有過動的傾向。醫生都會跟我們這些過動兒的家長說,多帶孩子運動、消耗體力,所以我和爸爸從小帶你運動,唐嘉鴻的媽媽帶他練體操,甚至為了體操轉學,從台北搬到宜蘭體操重點學校公正國小,開啟他選手生涯的第一站,同時也開啟他不斷練習打基礎與看診做復健的日常。
「你知道他受過多少嚴重的傷嗎?」我跟孩子說,從新聞資料看到唐嘉鴻高中因為剝離性骨折,光手肘就開刀三次,一度嚴重到手臂無法伸直。孩子接著說:「我剛看電視說,他參加奧運前不久,阿基里斯腱還斷裂耶,所以他原本以為不能參加巴黎奧運,但他可能一直復健、一直練習,所以又能夠參加了。」
我接著說,你平常如果不專心,頂多沒聽懂老師講課、沒吸收教練教的事,但唐嘉鴻如果在槓上不專心,就會掉下來,而掉下來受傷的程度,就會影響他後續的復健功課。你不是他,沒有從槓子上掉下來的風險,但你有自己要面對的目標,你也沒有無限容納不專心、放肆存在的空間,所以這個治療過動症與注意力不集中的藥,能幫助你達到專注的效果,就跟外公、外婆吃高血壓藥一樣,是長期處方箋。
如果同學問起,你也可以大方告訴他們,你是天生就有ADHD,所以精力旺盛、長跑不累,但沒吃藥的時候會特別興奮到無法專心,所以這沒什麼,就是有病就要吃藥,很正常。
孩子似懂非懂,但他和奧運選手有一樣的過動背景,應該讓這個先天存在的特質,不再只是包袱,而是一種讓孩子得以面對、正視、不以為恥的現狀。謝謝唐嘉鴻,為台灣贏下一面銅牌,也為特殊生家長開創一個與孩子聊開的故事和一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