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數度提到要將台灣打造為「智慧科技島」,科技人才培育很重要。然而根據審計部最新決算報告,指國科會從2021年至2023年,每年編列近20億元,補助執行機構延攬優秀科技人才及研究學者,其中有178位博士級研究人員,已連續接受延攬補助10次至22次不等,卻未投入業界或學界任職,質疑補助成效不彰。
根據審計部報告,國科會以年度基礎科學研究計畫,設定延攬優秀科技人才及研究學者2000人的目標,2021年至2023年累計補助逾6400人,主要受補助對象為博士級研究人員。
國科會表示,追蹤10年內受補助之博士級研究人員,同一受延攬人,累計補助年數為2年以內的最多,占6成,其次是為2至4年,占3成,5年以上者僅約1成,此類研究員多為高階技術人員,未有機會轉正,主要是受到執行機構員額限制,又以學研機構未釋出正式員工缺額為主因。
1名台大電資學院博士生坦言,國科會補助大專校院及研究機構延攬科技人才計畫,屬於短期的工作,是教授用計畫聘請博士畢業生,做博士後研究人員,短期幫忙做計畫,即便連續聘用的,仍屬於計畫短期人力。
該名台大博士生直言,長期的博士後研究員,很可能基本上就是找不到正職工作的人,不然不太可能會想一直做下去。
高教工會直言,國科會怠於監督經費的使用方式,反而變相強化了學術界非典型就業的狀況,國科會應該要以制度修去鼓勵長期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