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大醫院與台灣大學醫學院共同合作的研究團隊,日前發布重要的醫學應用成果,為甲狀腺癌的早期診斷與術後追蹤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生物指標。研究發現,利用尿液中外泌體的甲狀腺球蛋白(U-Ex Tg),可作為甲狀腺癌術後監測的生物標記,可望提早3∼5年掌握甲狀腺癌術後復發趨勢,此一創舉,在全球尚屬首例。
台大醫院內科部代謝內分泌科,發表世界首創非侵入性,並具有高準確度之甲狀腺癌術後追蹤指標,研究成果獲得《國際奈米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SCI 藥理學領城世界排名前5%期刊)刊登,以及美國、日本與台灣專利認證。
研究由台大內科部副主任暨代謝內分泌科主任王治元及其團隊完成,針對新診斷的甲狀腺乳突癌及濾泡癌患者,分別在術前、術後、術後3個月和6個月進行尿液樣本收集和分析。
王治元表示,甲狀腺癌患者在接受甲狀腺全切除術及放射性碘治療後,傳統上依靠血清甲狀腺球蛋白來監測是否有殘留或復發。
然而,血清甲狀腺球蛋白的檢測,可能受到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的干擾,並且需要昂貴的「重組人促甲狀腺激素」(rhTSH)刺激,才能提高檢測靈敏度,且每次約新台幣4萬元,這也給患者帶來了額外的經濟負擔和不便。
此次發表的新型生物指標「尿液中外泌體的甲狀腺球蛋白(U-Ex Tg)」,具有無侵入性、重複性高的優勢。研究顯示,即使在傳統血清甲狀腺球蛋白無法檢測到的情況下,U-Ex Tg 仍能顯示出甲狀腺癌的復發趨勢,為術後追蹤提供了更靈敏、更可靠的手段。
王治元強調,此項研究不僅為甲狀腺癌患者提供了一個更靈敏的術後追蹤工具,還有望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