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台灣風情】善導寺的由來

撰文/邱秀堂 |2024.08.01
1018觀看次
字級

口述/林衡道 撰文/邱秀堂

台北市忠孝東路、林森南路口的善導寺,是日據時期日人所建佛寺至今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座。雖然附屬建築有所改建,也增建了很多高樓以及圍牆,但正殿大體保存無恙。

善導寺正殿是以鋼骨水泥仿照木造建築的殿宇外形,屬於江戶時代佛寺式樣,奉祀阿彌陀佛。此寺創建於大正五年(一九一六),後改建一次。當前除屋頂黑瓦已改為黃瓦,其他部分改變不多。

在日據時期,善導寺屬於法然上人所倡的日本淨土宗,台北市的日人信徒為數極眾。佛教原本分為靠自力修行而到達正覺的「聖道門」,和靠他力救濟而往生淨土的「淨土門」兩大派。淨土宗屬於淨土門,認為只要信仰阿彌陀佛的本願而稱名念佛,誰都可以往生極樂淨土,而在來世得到正覺。

淨土宗成立於大乘佛教在印度興起的時代,大約在西元一○○年始出現《無量壽經》和《阿彌陀經》。淨土宗以《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等經為根本經典,稱為「淨土三部經」。

在中國唐代名僧善導(六一三~六八一)著《觀無量經疏》以後,以「稱名念佛」為口號的淨土宗地位始見確定。因此,日人在台北所建的淨土宗寺院,也以「善導」為其寺名。

承善導之後,又有另一名僧慧日(六八○~七四八)首倡淨土與禪的融合。「淨禪一致」的觀念到了明代始為一般社會所接受,聖道門和淨土門因此結合起來。現代,無論在台灣、南洋乃至中國大陸,多數佛寺幾乎都是淨禪不分,不像日本的佛寺,各宗派劃清界線,絕不相容。

善導寺目前是一所多功能的現代化佛寺,除了信仰中心的功能以外,喪葬服務已成為該寺極重要的業務;此外還附設圖書館,對發揚佛教文化、推行教育貢獻良多,堪稱台灣最現代化寺院之一。隨著社會工業化、都市化的進展,宗教企業化、服務化成了不可避免的趨勢。善導寺善於適應時代變遷,今後對於台北市民必能提供更多的服務。

日據時期,日本佛教各宗派在台北市所建寺院建築,除淨土真宗東本願寺、西本願寺等兩三座已毀外,目前仍然存在者有:臨濟宗鎮南護國寺,現改稱臨濟寺,在酒泉街;另在林森南路、仁愛路口的曹洞宗東和禪寺,寺院雖已毀,但殘留的山門被列為古蹟;日蓮宗法華寺(日蓮宗又名法華宗,故名之)殿宇大體尚存,在今西寧南路上;另有真言宗普濟寺、淨土宗善光寺(這一名稱很普及,台中縣大肚鄉也有一所),均在北投溫泉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