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新冠疫情帶動居家上班的遠距工作模式,卻也帶來健康隱憂。二十出頭年輕男子,每天花八至十小時在家上班,常常一坐兩三小時,忽略起身活動,近三、四個月來排便不順,且常發現馬桶滿是血漬,肛門伴隨的疼痛影響生活品質,飽受困擾的他就醫檢查,確認是痔瘡上身所致。
經醫師問診發現,男子從事設計工作,疫情以來長期在家工作,一天坐十幾個小時、鮮少走動,導致痔瘡快速惡化,最後只好接受「內外痔全切除」手術,重拾健康人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王偉表示,痔瘡是肛門靜脈壓力增高、血液回流不良引起的局部組織腫脹。
誘發痔瘡的原因如長時間坐著或站立、攝取水分及蔬果不足、排便時久坐馬桶、缺少運動、肥胖與懷孕等,常見症狀包括疼痛與異物感、肛門周圍搔癢、排便後出血等。
王偉指出,痔瘡依嚴重程度可分為四級,無論何種級別,若想減輕症狀,基礎保養與生活習慣都需調整,謹記「二不二要」原則,包括不要久坐久站,因為長時間維持同一種姿勢,肛門壓力易上升,每坐一小時應起身活動。不要拉長排便時間,有便意再去廁所,避免如廁時長時間使用手機。
同時,每天要攝取一點五至兩公升的水分且要多吃蔬果、全穀類等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避免便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