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傳燈 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2024.07.21
738觀看次
字級
圖/法雲精舍
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圖/承遠寺
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圖/資料照片
圖/承遠寺

文/佛光山叢林學院 

深研義理參知識 教育文化弘佛法

依道法師

屏東法雲精舍創辦人

依道法師,善根深厚,從小隨家人進出佛寺,自然欣樂佛法。一九六五年赴壽山佛學院求學,依元化院達善法師披剃,由星雲大師主持出家儀式,題取法名依道,同年於法雲寺受戒,後於常覺法師座前聽講唯識一年。

一九七二年,應慧潤法師之邀,至台中參與印順法師《妙雲集》、演培法師《諦觀全集》編輯事宜,並與慧潤法師同往屏東創法雲精舍。一九八四年,續辦福嚴佛學院第四屆,禮請真華法師擔任院長,依道法師任副院長,全權負責行政工作,多年深耕僧伽教育及文化弘法。



奉師教誨慰長者 半生歲月獻慈善

依融法師

曾任宜蘭仁愛救濟院院長

宜蘭縣佛教會理事長

一九七一年,甫自東方佛教學院畢業的依融法師,聽聞星雲大師一句:「誰願意到佛光山蘭陽仁愛之家」,毫不考慮的舉手,這一舉,便將半生歲月奉獻蘭陽仁愛之家,為台灣社會慈善事業機構寫下由比丘尼負責的先例。

秉持佛陀教化眾生慈悲的精神,帶著大師「只要對方願意找我們,就表示看得起我們,要去幫助一切的老人」的教誨,體會到「服務他人,就要懂得欣賞別人可愛的一面」,數十年來照顧、撫慰無數長者,身心獲得安頓。

依融法師一生為教界奉獻,擔任中國佛教會理事、宜蘭縣佛教會會長、中華比丘尼協進會理事等重要職務,更多次榮獲政府頒發「全國好人好事」表揚、蘭陽傑出人才佛教代表,其精神與毅力,令人欽佩。



慈善弘法數十載 「堅持」終結出果實

俊仁法師

南投承遠寺創辦人

「堅持」,是俊仁法師在星雲大師身上學習到最受用的精神,以叢林中「有理三扁擔,無理扁擔三」以及「有佛法就有辦法」為座右銘,自勉、勉眾做事,只要堅持,哪怕再困難,必定結出成功的果實。

佛學院畢業後,俊仁法師於台北八德路「清涼蘭若」講授佛法四十餘年,秉持佛陀慈悲為懷的信念,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幫助需要的人,後於南投國姓鄉創建承遠寺,弘化十方,堅持至今,致力慈善公益和自然生態保護。



傳承佛學院的精神 帶動大馬佛教發展

陳愛珠

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首任祕書

因《覺世旬刊》因緣,陳愛珠從馬來西亞來到台灣求法,成為高雄壽山佛學院第二屆學生。感於星雲大師的教育理念,感受「從佛光山出來的學生一定是要最好的」,發願「要把佛學院的精神傳播出去!」一九六九年服務於壽山寺佛教文化服務處,一九七○年返馬於馬來西亞佛學院任教,推動雲水醫院——慈愛贈醫施藥巡迴義診,後投身於華文獨立中學服務。

一九九一年,大師創立國際佛光會,創會之初,全球熱烈發展,陳愛珠就與數位馬佛青總會退休成員,率先發起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的成立,並承擔首任祕書一職,與馬佛總、馬佛青相互配合,共同推動人間佛教在馬來西亞的弘傳,帶著熱忱從事教育、慈善、公益等領域,可謂功不可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