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莒玲
「我要拿藥。」護理師趙子嫻請護理站同事劉千右,幫忙在電腦查核和登記。
「哪一床?」
「白雪公主那床。」
「十一床。」
兩人默契十足,順利取藥。
記得母親住進安寧病房,第一次沐浴時,協助清洗有護理師、護佐和大姐。
在褪去粉紅白色相間的病服後,她們瞧見母親細嫩平滑無皺紋的雪白皮膚,都難以置信,驚訝的讚美:「哇~天生麗質,真的是太白了!」,接著八隻手不住的來回擦洗。善良嘴甜的護佐王麗惠,脫口而出:「是白雪公主耶~」母親聽後,原本緊張的圓潤臉龐,露出一絲得意的微笑。
從此,母親的「白雪公主」稱號,與十一床畫上等號。全責照顧母親的子嫻,每次來病床量血壓、脈博和血氧量,打針、發藥以及探視病況,都親暱地喊母親「白雪公主」。
母親逐漸習慣這個稱謂,每當清醒時,就會嘴角上揚的笑著回應。
兒孫們來探望母親時,也跟著喊她「白雪公主」。她嘴上不說,但臉部綻放的柔和表情,漾出了笑意。
有一天,母親突然冒出一句:「你們把我當開心果啊。」我點點頭,她也開心的笑了。這一刻,我恍然明白,原來母親一直在配合演出,真是為難她了。
事實上,在我和母親過往相處記憶裡,很少見到她的笑容。每次聊天的內容,不外乎繁雜瑣碎的家務事。她是「刀子口,豆腐心」,只要兒孫有需要幫忙,從不吝於伸援,但很愛絮絮叨叨的下指導棋。
從年輕至今,母親滿腦子關注和操勞的全是兒孫的事。所以,她說話都是直接切入事情的重點,絕對「務實嚴肅」,鮮少出現幽默逗趣的浪漫字句,自然難見她輕鬆的笑容。
因非常注重禮貌和愛面子,母親自住院後,面對醫護人員和來探病的朋友時,她必定笑臉相迎。
足堪欣慰的是,這段期間,她終於放下所有煩心的記掛,得以自在享受「微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