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 劉秀的麗華之嘆

文/齊夫 |2024.07.18
798觀看次
字級

文/齊夫

《後漢書‧皇后紀》記載:新莽末年,在京師長安太學讀書的劉秀,見到了執金吾率隊出行的盛大場面,羨慕不已,又想到了一直仰慕的南陽新野陰氏家族的陰麗華,不由得脫口而出:「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史稱「麗華之嘆」。

其實,陰麗華除了美貌,她的賢惠、睿智、隱忍、內斂、寬厚,都是征服漢光武帝劉秀的重要因素。南懷瑾在《原本大學微言》裡提出:中國史上最好的皇后,第一是朱元璋的馬皇后,第二是劉秀的原配陰麗華,第三是唐太宗的長孫皇后。

美貌,固然是陰麗華打動夫君的第一原動力,可是如果光憑顏值吃飯,一旦美女遲暮,就會色衰愛弛。再說了,比她漂亮的年輕女子一抓一大把,打著滾地想往皇帝身邊湊,怎麼可能希望同樣具有喜新厭舊天性的劉秀不會見異思遷?如何固寵,她另有絕招。

睿智。陰家是望族大戶,劉秀是破落子弟;陰麗華是千嬌百媚的花樣少女,劉秀差點進入剩男行列。可是,陰麗華慧眼識英雄,知道他是個幹大事的人,值得託付終身,因而義無反顧,拒絕了很多條件優裕的追求者,毅然委身劉秀。剛度完蜜月,她又極具眼光地鼓勵丈夫不要以家室為念,遠征河北另闢天地。事實證明,這一招太高明了。

賢惠。劉秀一去五年,不通音訊、不知死活,陰麗華謹守婦道,洗去脂粉,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每天在家裡做女紅,讀書寫字。多有親屬勸她,兵荒馬亂,劉秀凶多吉少,不如早做打算,犯不著為他守活寡。她卻執意要等,生要見人、死要見屍,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也無愧於劉秀對她的評價:「雅性寬仁」、「有母儀之美」、「性賢仁,宜母天下」。

隱忍。再見面時,劉秀已娶了河北實力派人物的外甥女郭聖通,並誕下一子。陰麗華雖然心裡委屈,卻沒有爭風吃醋,而是以大局為重,堅辭皇后之位,並且處處尊重郭聖通,與她處得像姐妹一樣。這一忍就是十六年,從而確保了後宮的安定,讓劉秀得以專心東征西討。史書形容她「性仁孝,多矜慈」,完全當得此評價。

內斂。古時講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家裡若有個人當了皇后,皇親國戚們更是囂張到要上天。陰麗華卻不然,始終低調內斂,一再勸誡家人「富貴有極,人當知足」,要他們遵紀守法,不搞特權,並多次拒絕劉秀對其家人的封賞和提拔。司馬光《資治通鑑》評曰:「近世光烈皇后雖友愛天至,而抑損陰氏,不假以權勢。」

寬厚。後來,皇后郭聖通因過被廢,陰麗華不但沒有落井下石、伺機報復,反而用平和、寬容的態度給予郭聖通及其家人種種優待,沒有絲毫歧視。不但大大降低了對朝局的影響,也表現出心胸開闊的君子之風。

正因為如此,陰麗華和夫君琴瑟和鳴、相得益彰,也被劉秀寵愛、信任了一輩子,「麗華之嘆」不僅千古流芳,也引發了許多共鳴。

後梁開國皇帝朱溫,在未發跡時聽聞宋州刺史的女兒張惠貌美賢惠,便效法劉秀發出了「娶妻當得張惠」之嘆。兩人結為連理後,張惠助朱溫滅唐建梁,成就了一番大業,也成為五代十國的一段佳話。

明末清初的梟雄吳三桂,讀史看到「麗華之嘆」時也大為讚賞,感慨系之:「余亦遂此願,足矣!」一番尋尋覓覓,如願娶到美似天仙的陳圓圓,也算壯志得酬。只可惜後來「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置民族大義於不顧,失節投降,引清兵入關,留下千古罵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