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心得】兒子不再搶玩具

文/牧野 |2024.07.18
235觀看次
字級

文/牧野

「媽媽,哥哥搶我玩具!」一聽到次子這句話,我立刻奔赴現場,迅速地排解紛爭、處置長子,並請他反省。然而,長子已經七歲了,似乎仍改不掉搶東西的習慣。偶然讀到「自然後果」與「邏輯後果」的正向教養理論,了解到「自然後果」是不干涉而讓孩子自行承擔結果,「邏輯後果」則是加諸在孩子身上的行為後果,例如翻倒東西則請他擦桌子。我靈機一動,幫長子制定了一個「邏輯後果」的制度。

我告訴長子,如果他搶弟弟的玩具 ,就請他出借自己的玩具給弟弟一日,當晚睡前再無條件歸還。一開始他不能理解,非常抗拒,認為我要搶走他的玩具。我希望他能心甘情願承受後果,便花了很多時間,說明這麼做的原因,是希望他能「真正了解弟弟玩具被搶的感受」,然後在多次同理中,自然而然戒除這個行為。

我跟他說,每次他動手搶玩具,弟弟就會大吼大哭,我除了得處理弟弟的憤怒,還要處罰搶東西的哥哥,若剛好在做家事,就會一直被打斷。有時候他不服從處罰,又要驚動嚴厲的爸爸,如此反覆,不但浪費時間,每個人也都陷入挫折沮喪。我們何不改變現狀,不再處罰,但讓弟弟從櫃子選一個哥哥的玩具玩一天。哥哥接受了行為的後果,藉此慢慢學會尊重與同理,弟弟也得到補償,我也不必扯著嗓子嘶吼,豈不皆大歡喜。

長子不知是否理解了我的用意,表示願意接受新的制度。後來幾度搶玩具,經確認沒有冤枉他後,他皆不哭不鬧,心甘情願地讓弟弟去他的櫃子選玩具。數周之後,搶玩具的行為有了十分明顯的改善。

在《孩子只是卡住了》一書中提到,孩子們很多時候不是故意使壞,只是某個點過不去,需要我們大人的幫助。若只是一味使用負面的方式處置,很多時候只是使孩子更憤怒,進而想要報復大人。若能更多的使用智慧,平和但堅持原則,很多的問題是能得到更妥善的解決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