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賞讀】疫情期間在紐約

文/東年  |2024.07.14
290觀看次
字級
《葉朱莉醫師》,聯合文學出版
新冠疫情期間,該不該強制施打疫苗曾引發劇烈爭議。圖/Pexels

文/東年

這一陣子下雪,即使冬天暴風雪,民眾歷經整年疫情鬱悶困頓,多喜愛鮮活刺激;比往年更多民眾不顧市政府呼籲,歡欣在公園群聚,在街上堆雪人雪球、滑雪板雪撬,老少攀爬街旁雪堆從上面嘻笑滑落。但是,從葉朱莉來到這幾天,紐約市感染人數已經從每天三四百人一路攀升到三千多人;累積感染人數近三十萬,死亡近兩萬。看似又有一波疫情正在發生。這樣,她覺得還是適時離開好。

學校又停課改為遠距教學,兒子繼續出門拍雪景;他說要走約四公里,一路擇要拍攝住宅社區和街景,然後去凱欣那公園拍攝原始林木、高爾夫球大片草地、湖泊和溪流。他沒在這個時候陪母親,她微笑想,也許有女朋友陪著。關於數位創作想法,在她之後,他們父子又幾次談數位模式、調性音樂以及其他各種音樂的特別表現模式,甚至於就用鍵盤探討各種和弦,像是彼此已經建立共識。

女兒出門繼續最後七周實習醫師工作;她第三階段執業醫師資格考試一定沒問題,所以,再經歷兩年住院醫師工作就要出師了。她這次來紐約,實際看兒女成長和發展,覺得這家庭能夠合情合理隨時調整發展,可以是一種模範,覺得幸福。

紐約市幾天前開始打輝瑞疫苗,這個星期莫德納疫苗或許也會送到,另有幾種疫苗還在臨床實驗。第一批只有十七萬劑,施打對象是高危險醫護人員、相關工作人員和療養院住民。待疫苗陸續送到,再次優先施打對象是有併發感染高風險基礎疾病患者、高齡老人,以及和公眾互動無法保持距離的必要工作人員。其次擴大施打對象是檢測現場工作人員、接觸者追蹤人員、門診護理人員、牙醫、物理治療師、警察局醫務人員、透析中心等專業診所工作人員;再一梯次是家庭護理、臨終關懷工作者以及更多療養院工作人員。明年中,疫苗足夠,才會開始施打一般民眾。

誰該、誰想打疫苗?

疫苗遲遲不來造成疫情中另一種爭搶恐慌,許多人質疑疫苗分發順序。疫苗匆匆上市是否有效,是否會有後遺副作用、政府是否可以強制人人施打,也有不少學者、專家、公眾輿論劇烈爭議。

在茫茫雪地中這樣恍惚,她忽然看到先生的車停在門口,陸續走下巴特希娃、索珊娜、瑪格莉特三位醫師,她趕忙穿上外套跑下樓去迎接。

她們在餐廳圓桌坐好,她立刻端出電鍋保溫的好料。「我們先趁熱吃,保羅一會兒來。」葉朱莉又拿出兩瓶酒,一瓶顏色金黃一瓶顏色紫紅,說:「這是我幾年前用台灣米酒釀的鳳梨酒和李仔酒,這時喝一定很香醇。」

「哇。」瑪格莉特醫師說:「剛在羅斯福大道看保羅教授買海鮮,沒想到妳還弄了這樣的好東西。」

「只精心做幾樣菜,免得各位吃撐了懊惱呵,所以一道道上,請慢慢吃。」她說:「這是我們台灣人年節饗宴的部分樣式。」

「容思在實習,羅傑不來一起吃嗎?」索珊娜醫師說。

她說了兒子課餘都在忙數位創作,並且打開手機在餐桌上播放他的春天作品。

「哇,我上次來這裡他才上高中,現在讀法商學院,還做數位創作,很酷︱︱」瑪格莉特醫師看著巴特希娃醫師,說:「怎麼了?」

「疫情又起︱︱真是惡夢。」巴特希娃醫師拿手板拍了拍腦袋說:「一下子恍惚了。」

「我來陪妳們聊一下。」王保羅端來一鍋食物,坐下來,問:「有誰打疫苗了?」

索珊娜和瑪格莉特表示不想打疫苗……

(摘自《葉朱莉醫師》,聯合文學出版)

【作者簡介】

東年

曾任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副總經理兼副總編輯、歷史智庫出版公司社長、桃園縣忠烈祠文化館執行長等。另著有短篇小說集:《落雨的小鎮》及《大火》;長篇小說:《失蹤的太平洋三號》、《去年冬天》、《模範市民》、《初旅》、《地藏菩薩本願寺》、《城市微光》、《美好時光》、《黑潮》、《太平洋廣場號返鄉記》等;散文集:《給福爾摩莎寫信》;研究:《桃園開拓軼史》、《桃園縣忠烈祠本事》、《道法自然》、《花神與花祭》及《神社的建築與思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